严复1908 年 行楷书节临黄山谷荆州帖、南康帖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县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为启蒙思想家的巨大声名所淹没,人们尚少注意严复对书法的体认与实践。从近年出版《严复全集》所见严复论书之言及严复翰墨馆集藏严复大量的临古与创作作品中,人们可以切实感到严复于书法极深研几的专业精神,看到他对晋唐笔法脉络的当行理解与本色表现,体悟到他治书的境界:对于“古典”念兹在兹的专注与执着。严复的书法是他充满理性之个性的发挥,是书艺领域里对其时代所提出的关于理智与情感如何平衡的讨论所给出的一种答案。此文节选自福建师大中文系张家壮先生论文。严复在谈书法提及的王、颜、杨三人与此并观,严复于传统书学,真可谓是“非六朝、唐人之书不敢观”的。当然,我们也能大量看到严复临习宋以后书家如苏黄米蔡、元人陈基、明人王守仁等等的书法,但只要稍加体察,你便知他乃全是以晋唐笔法为之。他曾在《论书》诗中咏道:“用古出新意,颜徐下笔亲。细筋能入古,多肉正通神。”(《严复全集》卷八,第14页)在严复对颜(真卿)、徐(浩)亲善、对细筋丰润之体格风貌褒扬的背后,正隐寓着他对晋唐笔法的深切领悟。严复的书法实践是与其书学思想之推尊晋唐并行不悖的,正是一贯地以颜书为骨架,结体外拓,以王羲之、孙过庭为血脉,笔调流利;一贯地神澄气定,从容俊雅,始终都是一种极斯文的书写。此楷书《四屏》,正是体现严氏书宗晋唐、旁通六法的最好例证。一笔一划都彰显着创作者的学问与风骨,不禁让我们想到当时风云诡谲、变幻莫测的历史情境下,严复书法的这种风韵态度,真就好比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使人想见其人的磊磊风骨,而对之神往不已。严氏楷书作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极为少见,此作尺寸巨大,乃严氏后人友情提供,值得收藏。




题 识: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惠寄鲍诗、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旨甘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主人相与平生倾倒,余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为亲自重,樽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无咎通判学士老弟。五月五日。道涂疲曳,不得附承动静。遂六十许日,处处阻雨雪,今乃至荆州尔。春气暄暖 即日不审体力何如?王事不至劳勤,颇得与僚友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道上殊得力。荆州上峡,乘舟不大费而差安便。戊申五月望书与蕙纕贤甥補壁,几道。钤 印:侯官严氏、几道私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