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收麦记

(0)

相关推荐

  • 鲁北往事:麦收

    芒种将至,小麦也就快到了收割之时.和现在的孩子们谈起以前麦收时节农村的繁忙景象,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仿佛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不相信的表情很清楚的写在脸上--这也难怪,现在的庄户人家谁家还种那么多的小麦,还 ...

  • 散文:过麦

    散文:过麦 作者:赵勇 金色的五月,麦香阵阵,一颗颗麦穗泛着金黄,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马上要过麦了. 北方人都把麦收叫"过麦".我记得小时候很农村落后,机器少. ...

  • 饶阳人的麦收记忆:用滚筒打麦子

    有个词叫做过度.      真的是这样的,凡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科技文明也是渐次梯进的.比如手机之前,有过一小段bb机的历史:比如联合收割机和碌碡轧场之间,有过短暂的脱粒机脱粒的岁月.     那应该是 ...

  •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梳麦秸”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42期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梳麦秸" 文/杨传勇 每个麦场都有一个专门的负责人,称作场长,负责整个场上活路的安排调度,也算作生产队的班子成员. 我们生产 ...

  • 【望安山文学】张永智||六月的乡村(散文)

    六月的乡村 作者:张永智     主编:非   鱼 一到麦收季节,心里就莫名发紧.太阳大早刚升起,她热情光芒就笼罩着大地.时至正午吋分,三四十度的高温,黄绿的麦子一晌就变成焦黄.这也是农人所说的&qu ...

  • 狄树强丨练车记

    真正的开始练车是从一台农用车开始的. 刚刚从部队退伍回来,所用的驾照是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时颁发的,需要换成对方执照才可以用. 俗话说"舅家门口没有叔",所以我把跟妈妈一辈的男人统 ...

  • 狄树强丨攀桥记

    那一年夏天,接到命令,前往军汽车团训练基地,参加训练场地基础建设. 训练场地坐落在市区北干道以北,位于卫河支流岸边,被市区至辉县的石桥分割成东西两个场地,桥西主要是装甲车及坦克驾驶员培训基地.桥东为汽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

  • 狄树强丨信字当头闯天下(散文)

    <鸡毛飞上天>中骆玉珠因为卖假货赔了个底朝天,在她怀孕期间到医院去检查,遇上了一位母亲给孩子使用尿不湿的时候,立马就觉察到,未来这是很好的商机.即使得不到家人都赞同,她也不放弃,立即跟巧姑 ...

  • 狄树强丨祥哥“媳妇窑”(散文)

    祥哥的老儿子强子终于在今年的国庆节结婚了,婚礼结束后,祥哥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躺卧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就梦到自己结婚的那会儿. 祥哥祖辈生长在南埝村根,父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狗窝(散文)

    老乡阿喃家的金毛犬快生了.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总看见,早早起来遛狗的阿喃. 它浑身金黄色的毛厚厚的覆盖在隆起的大肚子上,走起路来,肚子好像就要挨着地一样,一左一右的往前拖着走. 阿喃和有了身子的媳妇看 ...

  • 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 ...

  • 狄树强丨岁月有痕(散文)

    年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娇妻贤婿,亲戚朋友一大群,整天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来的脚步.一年到头顾不得聚会聊天,来去匆匆,没有一刻闲情逸致,只有在遇到谁家有事情,才能坐到一起叙叙旧. 那天是一位好友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