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图》考据

这卷画最让人困惑的地方,就是在风景边注明地点的做法。对照现有的史料,这些地名绝不虚妄,二百四十处地名,竟然有二百一十余处,有明确记载。参照这些地名在长江上的位置及相互距离,还可发现,这些地名的准确性相当高,很多地理单位是宋代设置的。

引首

在这个意义上,此画卷甚至可以看作是对宋代地理知识的补充史料。更有甚者,这些地名以红色楷书书写,这尤其让后来对此画大加赞赏的人不能接受,就一般情况而言,山水画是不应该在画面上出现地名的,况且是破坏水墨精神的红色楷书,这样的标注显然削弱了整个画卷的艺术性。

清 西湖 览胜

因此,有的收藏者曾试图消除这些『不雅』的红书文字,从现画卷保留的情况看,这些红色字迹明显曾被删洗过。由于删洗的力度不大,也由于此画卷的绢材和红书染料都非常优良,所以至今绝大部分地名依然清晰可辨。也有的收藏家力图对这些文字作更符合艺术性的解释,比如陆心源就注意到这些红色标识的字迹与当时发现的北宋户口册上的字迹非常相似,于是他得到这样的结论,这卷就是记载在《宣和画谱》中的徽宗内府收藏的巨然《长江万里图》,在战乱中,此卷遗失并被兵家所获,兵家将此图注上地名,在战争中使用。

董其昌跋《长江万里图》

可经过材料鉴定,这卷画的年代不够北宋,而是在十三世纪的南宋到元期间,陆心源的说法既与对该卷材料鉴定的年代结论相矛盾,也不能合理解释这卷画上的地名为什么与官方户口册上的字迹相似。相反,它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此卷有实际功用,而且卷上的地名应该是由宋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写成。即,它应该是宋代官方绘制的地图。

清 西湖 览胜

而《宋史》对当时的舆地之学发展的记载,也印证了这样的结论。据《宋史·职官志》载,宋代掌管天下舆地图籍之责的,是『兵部职方郎中』,而宋代建国之初就设立了一种制度,即每逢『闰年』各州都要造绘一次地图呈送『职方』。所谓闰年,是每隔五年之内要有两次闰年,也就是说,每两年半各地就要造送一次地域图。真宗咸平四年开始又规定各路(时分全国为十五路)要绘制全国的总图,每十年一次,由各路的『转运使』主持绘制,也要呈送『职方』。

长江万里图 手卷 纸本

这种政府主持的舆图绘制或改绘,在南宋也时而有之。根据《长编》《玉海》《会要》诸书,『职方』所绘制的地图,不仅有区域图,而且还有交通道路图、山川河流图、都会宫阙图及边防城塞图,而这样的舆图,都用皇家用绢绘制。本卷的绢材优良,绢材年代够宋代,画面上的标识流露出此卷的舆图功能,标识字体显示出官方迹象,这些都符合《宋史》中对官制舆图的记载。

长卷 外签

对比宋代的其他地图,《长江万里图》是山水画式的地图的结论也可以得到左证。现存的绘于北宋时期的敦煌壁画《五台山图》就是一幅山水实景式的五台山地图,而且此图上同样用红色楷书标注着地名。著名的南宋《西湖图》也是一幅实景山水地图。只是,《西湖图》的构图更趋于鸟瞰的角度,加之它保存于古代雕版印刷的书中,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的线条形式,无法欣赏得到它在绘制之初的水墨原版,也无法想见,当初它的地名标注是否用了红书。

南宋西湖图

而这样的绘画性地图的绘制,直到清代还一直绵延不绝。就是藏于故宫的、清代绘制的西湖地图,画卷也没有标明作者。抛开地图的功用,它同样是一卷画技精湛的山水画。

陆深跋《长江万里图》

此外,有宋一代,还出现了大量的用于军事的『谍画』,即一种以精美的山水画形式记录军事信息的宫廷画。既然有这么多实用性山水画,《长江万里图》实际上是舆图就不足为奇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