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精神空虚,都到了什么程度?

普世文明(ID:pushiwenming)我们是专注于做知识普及的公众号。我们把广博和复杂的知识通过精炼和简洁的方式传播给读者。

文/于凡诺

不久前看到一则通告,说是上海某检察院对某被告人一老女人抢劫金店提起公诉。

老女人抢金店?很好奇,我找来新闻细看,

实际上此处的老女人是一个退休女子,她的经历,有点像抄袭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只不过小说中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希望能熬过寒冬所以迫切想去监狱。

而这位退休女人,只是想摆脱一种空虚绝望的生活状态。

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意思,

她没什么朋友,离异后,早就孤身一人居住。

退休后,她更加觉得生活乏味……

这种生活持续,让她感到无比厌烦,似乎已经足以令她窒息。

于是她决定改变,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搬去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开始了一种好好享受,挥金如土的日子。两个多月过去,她身上的30多万花了个精光,最后只剩下了400元,房费也付不起了。

她离开了。

原来她早就是如此盘算的,把钱花光后去做点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到监狱里生活。

到监狱里生活?

是的,你没看错,这位退休女人就是这样想的。

此刻,她真的成了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然后,她为了被抓后能去监狱里生活,公然两次抢金店,两次当场被抓获。最终她终于如愿以偿得以获罪判刑。

不过一进到监狱,她后悔不迭,“没想到监狱里面是这样的,太难受了,想出去。”

……

这个匪夷所思的案子,

在令人深思的同时,也令人不得不追问,

现在,某些人的孤独和精神空虚,究竟都到了什么程度?

实际上,在今天的大都市里,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不少人确实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第一是孤独。

典型特点是,缺少灵魂伴侣,常常孤身一人。这样的人,常有一种深刻的心灵的寂寞。要么是他们身边往往没有可以说真话的人,要么是他们已经不相信任何人,要么是他们自己不会对任何人说真话。

第二是空虚。

典型特点是,怀疑一切。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可以相信的东西,要么对前途感到渺茫,要么对未来很迷茫,总之精神长期萎靡不振。

有的人或是孤独,有的人或是空虚,有的人亦或者两者都有。

当然并非说孤独就不好,

关于孤独,有些叱咤风云的商业领袖,也曾刻骨铭心地孤独。

比如任正非曾说:我个人的私人生活很痛苦,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和基层员工离得更远一些。为了公司能够平衡,我得忍受这种寂寞,忍受这种孤独。

马云说:我非常孤独,很多时候,家人、朋友、妻子都不支持,我都习惯了。当你孤独的时候,用你的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董明珠说:在事业当中,只有原则这两个字,没有亲情,没有朋友。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虚。

事实上,

一个人倘若精神空虚,这还只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个人折磨!

而如果很多人精神空虚,这或许就将是一种社会恐惧!

尤其在精神空虚的人中,有些还是成功人士,

只不过他们常常忙到暗无天日,

因为,他们是在借助劳碌不停地工作打发时日,就像另一些人纯粹依靠纸醉金迷进行醉生梦死,或者极度消极颓废得过且过一样。

这些人,挣钱再多,只不过是有能力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更牢固的孤独、封闭、空虚的场所而已。

为什么一个人会精神空虚至此?

或许,精神空虚的骨子里,

大概就是自我中心主义横行,

权力拜金享乐主义泛滥。

实际上,如果继续追问,现代人的精神空虚,究竟都到了什么程度?

其实,只需要看,整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竭尽全力追求穷奢极侈、淫靡浮华之风的声势是否浩大;

只需要看,全社会崇拜豪门巨富,崇尚巧取豪夺,以金钱论英雄的风气是否盛行;

只需要看,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之下,假话大话套话是否广为流行。

毕竟,在一个习惯讲假话,

讲假话习以为常、多如牛毛、司空见惯的环境中,

倘若,

说真话或许越来越受排斥不受待见,

讲假话反而越来越受重用且皆大欢喜。

那么耳濡目染、浸淫日久,

一个人的精神又如何不空虚?

久而久之,一个民族的精神又如何不空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