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道德经》第十六章,懂得“没身不殆”的道理就是人生赢家
相关推荐
-
老子:一个孤独的老男孩
这周的经济学课上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 "假如你穿越回古代,成为当时的皇帝.你出台哪些政策,可以最有效的增加人民的财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有人说鼓励对外贸易,有人说发展 ...
-
62 | 道家的三个法宝在线收听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道家的三个法宝. 我们如果学习道家的思想,当然要知道他的法宝是什么.说到这个法宝,最主要是指老子虚拟一个圣人,他是悟道的统治者.既然是统治者,当然是 ...
-
老子的认知观和境界论:“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许多深刻的论述,而他关于"虚极静笃"的论述是最深刻的论点之一,这不但阐明了老子的认知观,而且还表现了老子关于人生境界和政治哲学的深刻观点. 老子,属 ...
-
老子思想中的“朴”之道如此微小柔弱,为何还要守“朴”?
老子的思想主张自然无为,儒家的思想主张礼制王道,虽然道家与儒家的思想主张各有不同,但在不以武力统治天下上,却是非常一致的. 孔子说:"以德治国",讲究德行天下."孟子说: ...
-
深度(输出式)阅读:孩子们读《老子》心得||读书课堂
致 谢 感谢大朋友们的支持, 感谢小朋友们的坚持,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读完了<老子>. 左爸爸说:细火慢炖得真味,日月雕琢成风雅. 希望往后,孩子们时常咀嚼,时常回味,成就她们丰盈的人生 ...
-
细读《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的传统解读被颠覆了
我认为第十三章,是<道德经>最难解读的章节之一.你知道"宠辱"是动宾结构吗?你知道"贵.爱"的精确指向吗?你知道"贵(爱)以身为天下&qu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我们在用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恒定一个结论时,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数据,哪怕是同样的数据,最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用现象去阐述一个道理--柔弱胜强. 先贴下原文: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六章 寻根章 第一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Gravity is the root of the lightness,stillness,the ruler of movement.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the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