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相关推荐
-
理解《道德经》的“道”,不是单一固定的道...
理解<道德经>的"道",不是单一固定的道.好像理解<易经>的"易",不是单一固定的变化. 道有人道,地道,天道,丹道. 道也有万物个体之 ...
-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与解析 &qu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我们在用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恒定一个结论时,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数据,哪怕是同样的数据,最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用现象去阐述一个道理--柔弱胜强. 先贴下原文: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六章 寻根章 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