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0)

相关推荐

  • 农历(阴历)九月初九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安康普古32 重      阳 安康释义: 今天是重阳节,"节"就不说了,下面说说"重阳"两个字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单数是阳数,"九" ...

  • 老子的认知观和境界论:“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许多深刻的论述,而他关于"虚极静笃"的论述是最深刻的论点之一,这不但阐明了老子的认知观,而且还表现了老子关于人生境界和政治哲学的深刻观点. 老子,属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子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老子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我们在用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恒定一个结论时,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数据,哪怕是同样的数据,最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用现象去阐述一个道理--柔弱胜强. 先贴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