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看见自己

看见自己

清代·石成金《笑得好》载,一呆役解罪僧赴府,将行恐忘事物,细加查点,又自己编成二句曰:“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步步熟记这二句。僧知其呆,用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一查看,包裹雨伞有。”摸颈上曰:“枷有。”(摸)文书,曰:“有!”忽惊曰:“哎呀,和尚不见了。”倾之,摸光头曰:“喜得和尚还在,我却不见了。”

人的眼光大多朝向外界,很少朝向自己。人类最缺乏的是关于自己的知识,因为人类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改造自然和社会,就没有留下多少时间给自己;人们多关注外界,较少关注自我,除非生病医治及养生。我们不能回避我们自己,卡西尔《人论》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人眼只能看别人,不能看自己,如果要一睹自己的尊容,就得依赖镜子。镜子中的自己果真就是自己吗?答案肯定是的,但那仅仅是自己的影像。倘若问问我是谁,我乃何物,就尚有许多问题。我们的本性是怎样的呢?我们对自己便说不甚清楚。历史上曾有过孟轲的性善论、荀况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扬雄的性善恶混合论、董仲书和韩愈的性三品说。自来莫衷一是,将来恐怕也很难完全说清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又的确不止一个我,最少有两个我,也许还有三个我。有大我和小我,有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有永恒之我和一念之我,有天使之我和动物之我。

镜在人类追求完美、美化自我中起了重要作用。镜的使用说明,人类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关注自身。世间其它动物的行为都是向外的,只有人类还要求反观自我。懂得关注自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莎士比亚赞美人乃“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自然界的精华是生命,阅读自然,最应阅读生命。书籍是人类的创造物,阅读书籍还是要阅读人类。阅读人类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自己。

看见自己,须具别眼慧心。《战国策·齐策》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反复询问其妻、妾、客,自己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三人均回答:徐公不如邹忌美。邹忌不自信,亲见徐公后,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的识见,让他发现自己受妻妾客之蔽。

真正照见自我本质的是我心。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人心里面有一面镜,天使拥有,魔鬼也拥有。恶人作恶时,是恶的欲望占据了心灵,并不是心灵之镜不会评判善恶。否则就不会有“贼父不希望贼子”。只有用我心之镜,才能照见自我,看清自己。自身形象背后的秘密,只有自己看得最清楚。人的崇高伟大,人之至美,可在自身心镜的不断照射下完美起来。

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太宗从照镜事得到启发,感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照与反映,在他人身上发现自我。社会是一面镜,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照射评价每一个社会人。社会只评价每一个人,不去理解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只能去理解社会,从而评价自己。人有用客体照验自我的需要,需要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用他人、社会评判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常有人会抱怨他人之镜、社会之镜没能真实正确地反映自己。应该说,社会对每个成员的定位评价,社会历史之镜对每个成员的反映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

古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评价过高恐为人之常情,能有自知之明,实在难能可贵。看见自己乃涉足社会的前提,立足社会的基础,消解自己与社会发生激烈矛盾碰撞,顺利发展自身的条件。看见自己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自己终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看见自己,发现自己,才能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发展方向,求得自己的优化发展。看见自己,才能理解社会定位评价自己的相对客观公正性,看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价值,感激社会对自己生活的无量福赐,知晓自我创造付出与消费获取的差距,理解自己与他人、社会应有的关系,从而得到真正的心理平衡,产生对于自身生命的新看法。实现自我价值,在于带给别人帮助快乐幸福美好,从而在他人的快乐幸福美好中看见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恰如自身的美好,镜子一定会反映你影像的美好一样。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让生命不再颓废

    让生命不再颓废 生命存在的价值,就是敢于牺牲自己.这句话好像很空洞或者很难理解,似乎有点不怎么现实,其实不然.敢于牺牲自己,就是敢于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有自我承担的责任.因为生命是在运作中,来展示自己本真 ...

  • 再论生死(六)-----生命的差异性

    生命都离不开阳光,水以及空气.而生命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在地上行走的人,没有鸟的翅膀,没有鱼的鳃,但能够造出飞机和潜水艇感受天空的高远和海洋的深邃.同样,人的意识可以超 ...

  • 三读论语.学而11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习需要有方向,有目标,然后才会有动力和进步,「德才兼备」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也是一种内在的培养,可是对外呢?<子路篇&g ...

  • 三个和尚的难题

    三个和尚的难题 作者:李广生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老百姓常说"龙多四靠",也是这个意思.一件事,交给一个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刘振华随笔:关于做生意【小说】(第2679篇)

    作者:刘振华 群会员:领D打电话给我 说他朋友需要我们这儿的土特产, 让我帮忙去买一下, 然后给我钱, 这个钱我要不要收啊? 刘振华:这个其实叫索贿. 按我的意思是不要收. 他主动向你要, 说明他信任 ...

  •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一) 沿着时光的小径,看绿意在陌上草长莺飞,隐在时光深处的暗香也在悄悄苏醒,那首风吹雨落的诗句,就像这慢慢走来的春天,潮湿的心又一次为你浪漫,徐徐的涟漪是我为你洇开的 ...

  • 望雪:《麦苗返青》(随笔)

    - <麦苗返青>(随笔) - 杨柳放绿,麦苗返青了.今天一定要捕个大鱼!儿子下午就回来了,四年没归家,你娘白日黑夜一想起你,就哭天抹泪的.每个寒暑假,别的娃都回的时候,爹也是想得慌. 爹娘 ...

  • 【随笔】乾州蕞娃:传统民俗之售卖梨膏糖

    [内容提要]之所以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因为小时候那个卖醋的礼泉人,他的声音极富穿透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些年在整理地方文化.民俗的时候,我就想着把这个也作为一项内容整理出来,只是因为难度大,且时间 ...

  • 紫微斗数随笔23

    生命感悟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 <二>.洛书 洛书之来历与河图 ...

  • 少年之页/张甜:随笔(外诗一首•辅导老师/喻荣春)

    文/张甜 辅导老师/喻荣春 时光一直安静而又明亮.时光在一朵花里安家,在一片绿叶里写诗,在一盏茶里品味人生. 童年一直美好而快乐.童年在大自然里写诗,在大树下唱歌吟诗,在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婴儿一直 ...

  • [母亲节特刊]​汪卫红的随笔《美丽的谎言》

    美丽的谎言   女儿小时候,我曾经带她参加过一次亲子活动.活动中有一环节是"心心相印".母亲和孩子背对背分开坐着,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看看妈妈和孩子的答案是否一样.   我和女儿 ...

  • [母亲节特刊] 冷月的随笔《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我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拄着个拐仗,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从不闲着.她在屋院一角,养了鸡:在屋前屋后,辟了地,种菜种瓜种果树:在屋周的沟边,种水芹.高苞.鱼腥草,还种菖蒲和荷花,把 ...

  • [母亲节特刊] 乐歌的随笔《扁担挑起的母爱》

    扁担挑起的母爱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与一条扁担出现在同一个画框里,时间逾久印象逾深刻.扁担长不过一人高,宽不过四指,楠竹削制而成,两头被一指粗的绳索勒出深深的凹槽,中部表层的竹皮已磨得差不多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