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玄机:389读懂道德经的"大"对练太极帮助极大
2020-04-12 10:14·太极拳玄机 道德经云: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又云: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又云: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讲大,一 ...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今人怎么看?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道德经>第14章,讲的是"道纪". "道纪&q ...
-
《道德经》通读 第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
-
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二)
上一篇<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一)> 前面我们说了道的三个特性,这三大特性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读,后面其实有些地方还会用到这三个特性. 这三个特性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DNA,类似于 ...
-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林岭 金盒读习社 观妙韩磊 - 道德经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min)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 ...
-
还原版《道德经》第八章:善贻且善成
还原版<道德经>第八章全文如下: 势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固道之出言,啖何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大方无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大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 ...
-
道德经三十四章——大道汜兮
这一章继续对道进行赞美,进行美誉. 先贴下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解析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这一章阐述了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从过往几千年来看,也是刻录在国人骨髓的,也是国人内敛的一种性格表现. 先贴下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 ...
-
道德经第十四章解析
道德经第十四章解析
-
道德经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这一章节与前文民不畏威相承,继续告诫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先贴下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
-
道德经第十四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四章 道体无相章\即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四章 妙契玄同章 ...
-
老子第六十四章解读: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