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0)

相关推荐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今人怎么看?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道德经>第14章,讲的是"道纪". "道纪&q ...

  • 《道德经新译》第八章:执古御今能知古始

    <道德经新译>第八章(道篇第八章) 执古御今 能知古始 (原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不上皦,其下不昧. 绳绳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四章

    大家好,又到了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我们来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十四章.下面我们一起把原文读一下.这个版本仍然有一些和通用版不一致的地方.所以我把原文已经发在上面,请大家按这个原文诵读: 视之而不见,名之 ...

  • 《道德经》通读 第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 第十四章 -1-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 ...

  •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 ...

  • 道德经三十四章——大道汜兮

    这一章继续对道进行赞美,进行美誉. 先贴下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解析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这一章阐述了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从过往几千年来看,也是刻录在国人骨髓的,也是国人内敛的一种性格表现. 先贴下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 ...

  • 道德经第十四章解析

    道德经第十四章解析

  • 道德经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这一章节与前文民不畏威相承,继续告诫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先贴下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

  • 道德经第十四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四章 道体无相章\即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四章 妙契玄同章 ...

  • 道德经第十九章 视素抱朴

    聊名著,读经典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 素素之心得感悟-- 我第一次听说愚民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