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里的“允执厥中”与中庸——有何区别?
相关推荐
-
何为天道(下篇)
天道是简单的,就是不要过分,保持中和.中国的圣人.哲学家.儒家.佛家,都反复说明这个道理."<尚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都含有谦德的意思,这是道德的基本. 再说,孝悌.忠信 ...
-
中庸,中国,中医是同一个中吗?
一:<中庸>的中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养性的论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识又 ...
-
夏商周时代的文化正脉之一“中用”
作者:龍雲之子 夏商周时代的文化正脉之一"中用" 在<元贞之道>的前文<允执厥中和中庸>中解读过"中"和"用"的本意 ...
-
中国管理智慧——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之道...
中国管理智慧--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之道.中庸的意思是合适的极致,能够把合适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合适,这才叫作中庸.中庸是终极智慧,是一对矛盾或阴阳的对立统一,一种动态平衡.中庸之道实际是致中和. ...
-
共读国学 | 643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643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此句大意是: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 ...
-
寥寥几句《中庸》,道出中华文化精髓
好问而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中庸>第六章 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 ...
-
《中庸》精华47则,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道出中华文化精髓!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庸>虽然只有3568个 字,但是几乎被公认为是儒家最深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1.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 ...
-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文化系列作品·小满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文化系列作品·小满来源:光明网2021-05-20 09:43X 小满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意味着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田野间苦菜欢长,麦秋可以上场了. ...
-
中庸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有人跟我说,中庸是墙头草两边倒,是和稀泥,折中主义,这是对中庸极大的误解,也未免太小瞧中庸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
-
品味中华文化,细说十二时辰里的万物兴衰
你知道时间的故事吗?在我国,从西周开始便使用十二时辰来表示时间,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小K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关于时间的雅称, ...
-
下了一辈子象棋,你可知中国象棋里蕴含的中华文化
"当头炮,马来照."从小就知道这样的象棋熟语.小学的时候,班里举行象棋比赛,还一举夺魁,而在家里,父亲从让我车马炮到一字不让,更是承载着我们父子间情感交流的枢纽,象棋,我想,对于很 ...
-
中华文化经典《中庸》:读懂这9句话,你就基本上读懂这本书了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来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儒家的"四书"之一<中庸>这本书. 这本书一共只有短短4,5千字,但对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可谓影响深远.比如 ...
-
《中庸》六句名言,道出中华文化精髓!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庸>虽然只有3568个 字,但是几乎被公认为是儒家最深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