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拒奖看文人应有的胸襟/宋殿儒
相关推荐
-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访华时,鲁迅为何中途拂袖离去?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这句话经常在鸡汤文里出现,这可不是某个段子手写的,而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写的名言.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部< ...
-
我们的作家为什么不容易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的作家为什么要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得到了就能说明他站在了中国的文学之巅?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人设置的一个奖项,这个必定是按西方人的标准来评选的.他们这么做理所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奖是他们的评也应该是他 ...
-
随笔||莫为浮云遮望眼
莫为浮云遮望眼 --我看文坛乱象 张达富||江苏 我加入<冬歌文苑>一年多来,结识众多文友,阅读了许多文友的精彩文章,受益匪浅.特别是主编黄玉东等人的作品激发了我对文学评论这种文体的尝试, ...
-
刘旭:文人的帽子
文人的帽子 陕西延川 刘旭 某日,收到一邮件,信文大致内容如下: 某某先生,大作拜读!恭喜你,作品已通过初审,终审视情况而定,请静候佳音.终评结果会在某知名杂志和某著名公众号发布,请留意!颁奖将在某市 ...
-
民国最厉害的作家是谁?是得过诺奖的莫言?还是老舍或是鲁迅?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每个时期都有很多大文豪,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简直到了随手一捡就是一大把的地步.不过,自宋朝过后,文人的数量又相对减少了,正好印证了盛极则衰的说法.不过,到了民国时期, ...
-
从中国的“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上)(全文)
初学盆景时,每遇瓶颈,常会去观摩前辈师友的作品,或是从书册中寻找灵感,激发创作动力.渐渐地又热衷于观察自然界的老树.奇树,从中揣摩天生地养.岁月滋润的自然趣味.二十几年下来,颇有郑板桥画竹诗说的:&q ...
-
从中国的“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下)(全文)
文人盆栽的鉴赏角度 当我们想要品鉴人物风格时,若对象是"文人",似乎很难用华美.富丽.高贵.雄伟.威武等属于"壮美"或夹杂社经地位的词汇去形容.想要贴切地活现& ...
-
从画牡丹看文人画家的身份转换
在传统花鸟画中,牡丹并不好画,除了花型和姿态以外,最难把握的是红花绿叶的色彩格局. 古代文人画家,擅长以书入画,墨分五彩胜过随类赋彩,所以,自古以来,文人画很难用色彩画出牡丹花的"雅&quo ...
-
彷徨呐喊两悠悠(2) ——从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郁达夫的影响
彷徨呐喊两悠悠(2) --从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郁达夫的影响 1936年10月9日,中国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离开了世界.噩耗传出,郁达夫悲痛欲绝.从此,似乎郁达夫与鲁迅的友谊结束了.但实际上, ...
-
彷徨呐喊两悠悠(1) ——从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郁达夫的影响
彷徨呐喊两悠悠(1) --从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郁达夫的影响 郁达夫与鲁迅的结交是1923年在北京开始的.虽然郁达夫比鲁迅小15岁,他们的生活道路不尽相同,文学主张也可以说非常不相同,但他俩 ...
-
去故宫,别忘看文人大咖在陆机李白杜牧范仲淹墨宝后抢沙发!
晋·陆机 平复帖 "法帖之祖"--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 唐·李白 上阳台帖 "诗仙"的唯一传世墨迹 唐·杜牧 张好好诗帖 流传后世 难得一觅的晚唐法书 宋· ...
-
从郑文焯看文人印谱
我们现在聊起一位一百多年前的人,或许会有很大隔阂,这个隔阂因于语境.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 )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 ...
-
气象万千方寸间《晴窗一日几回看·文人印史》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2021年4月1日下午,刘墨新书<晴窗一日几回看·文人印史>分享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的"中国出版集团"活动区内成功举行. 印章,不仅实用,而且极富艺术性."文人 ...
-
创新创业|从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中国新经济发展路径与趋势(一)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请输入正文 编者按: 近日,2018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D.Nordh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