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私奔”“惜别”(一)——《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0)

相关推荐

  • 崔莺莺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形象 越剧演员何英 * 崔莺莺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 ...

  • 【文摘】《西厢记》情爱描写探因

    王实甫写就的元杂剧<西厢记>,是一部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戏曲名著.剧中青年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又历经波折的爱情故事,令人难以忘怀:而积极促成这桩美满姻缘的丫鬟红娘, ...

  • 红娘重要,为什么《莺莺传》不改成《红娘传》?

    众所周知,<西厢记>是元代元杂剧家王实甫根据元稹所著的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而成的,在<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在可爱机灵的红娘的帮助下勇敢的对老夫人所代表的封 ...

  • “团圆”“私奔”“惜别”(三)——《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肖旭 (二) 由于戏曲兼顾不同层次的观众,再加上艺术家.艺术手段.创作主题与意图的不同以及他们审美情趣的独特建构,于是就在同一题材.同一故事中,翻出了样式繁多的诸如团圆.惜别.私奔等结尾类型,这反映出 ...

  • “团圆”“私奔”“惜别”(二)——《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肖旭 (-) "团圆"结尾也好,"私奔"结尾也好,"惜别"结尾也好,以至其它类型的结尾,究竟孰优孰劣,鉴别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好的戏剧结尾, ...

  • 粤剧电影 西厢记 1956

    粤剧电影 西厢记 1956

  • 连环画《西厢记》作者罕见底稿曝光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无论从创作量还是发行量都达到了一个巅峰,那时国人的整体教育水平亟需提升,而连环画图多字少,通俗易通,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就作为普及和推广文化知识的重要形式,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 ...

  • 国画 | 风月秋声西厢记

    今天要给小伙伴们分享的,是一组清代画册,名为<风月秋声>.<风月秋声>为清代画家费丹旭的作品.全册共含十二幅,描绘的主题是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费丹旭(1802年1月29日-18 ...

  • 《西厢记》语言上的成就

    文/肖旭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一向是为人所称道的,明代王世贞在<曲藻>中称<西厢记>北曲"压卷"的作品,也有人说<西厢记>的语言像& ...

  •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文/肖旭 <窦娥冤>和<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两颗明珠. <西厢记>作者是王实甫,元大都人,他与关汉卿生活于同一时代.他曾经做过官,但很早就退隐了,从事杂剧创作.他一 ...

  • 范仲淹这一首词,开篇就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后被《西厢记》化用

    范仲淹作为北宋一代名臣,身兼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多重身份,导致他并没有多少时间用在文学创作上,流传到今天的词仅有五首,但每一首都堪称经典.在范仲淹流传下来的五首词中,温柔妩媚的词作占了一半以上,这 ...

  • 日近长安远:尹桂芳《西厢记》(下)

    <西厢记>张生出场时一大篇旅游心得,告一段落时唱道"日近长安远". 此典故出于<世说新语>,说的是晋明帝小时候,元帝逗他:长安远还是天上的太阳远?明帝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