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私奔”“惜别”(三)——《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相关推荐
-
【连载】张派艺术论(6)---【张君秋独创剧目的艺术技法和审美】之二:《西厢记》
作者简介: 唐义刚,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 18岁时在安徽师范大学讲授<京剧艺术赏析>八堂课程. 1998年迄今在<中国京剧><中国戏剧>以及网络发表戏剧评论文 ...
-
“团圆”“私奔”“惜别”(二)——《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肖旭 (-) "团圆"结尾也好,"私奔"结尾也好,"惜别"结尾也好,以至其它类型的结尾,究竟孰优孰劣,鉴别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好的戏剧结尾, ...
-
“团圆”“私奔”“惜别”(一)——《西厢记》结尾之探讨
肖旭 [关键字]西厢记 剧本 改编本 戏剧结尾 团圆 私奔 惜别 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在王实甫作<西厢记>之前就已经流传五百多年.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唐传奇小说<莺莺传>( ...
-
中西剧坛上的艺苑双葩(三) ——摭谈《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继承创新问题
肖旭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多才多艺.忠于爱情,是个志诚情种.他轻视功名,虽然家业凋零而不急于入仕宦之途.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对莺莺的痴情.愚腐.酸气.当然也不能忽视他身上还有着某些轻狂的言行,这与元代杂剧作家 ...
-
宋词三百首第3首,如椽巨笔却写细腻乡愁,前两句被西厢记采用
苏轼的豪放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也在苏轼之前也出现了很多的铺垫.苏轼自然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但是北宋词坛上早已经形成了婉约和郝壮两个词牌. 大图模式 北宋的范仲淹可以说是豪壮词派的身体力行者.他说写 ...
-
粤剧电影 西厢记 1956
粤剧电影 西厢记 1956
-
连环画《西厢记》作者罕见底稿曝光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无论从创作量还是发行量都达到了一个巅峰,那时国人的整体教育水平亟需提升,而连环画图多字少,通俗易通,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就作为普及和推广文化知识的重要形式,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 ...
-
国画 | 风月秋声西厢记
今天要给小伙伴们分享的,是一组清代画册,名为<风月秋声>.<风月秋声>为清代画家费丹旭的作品.全册共含十二幅,描绘的主题是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费丹旭(1802年1月29日-18 ...
-
《西厢记》语言上的成就
文/肖旭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一向是为人所称道的,明代王世贞在<曲藻>中称<西厢记>北曲"压卷"的作品,也有人说<西厢记>的语言像& ...
-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文/肖旭 <窦娥冤>和<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两颗明珠. <西厢记>作者是王实甫,元大都人,他与关汉卿生活于同一时代.他曾经做过官,但很早就退隐了,从事杂剧创作.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