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57:诗寄同僚,词赠太守,苏轼的另类“汇报”
相关推荐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杭州.密州.徐州. 一.杭州不太美好的生活. 苏轼在杭州做官,不可能总是西湖泛舟,纵情山水,总要有政务.他也要处理私盐贩子,他要防治蝗虫灾害,他最能明白百姓的疾苦,他最蔑视官场 ...
-
杭苏42 苏轼与李白 一对宿命中的锦袍谪仙人
杭苏42 苏轼与李白 一对宿命中的锦袍谪仙人 熙宁七年(1074)三月,寒食节(大约在清明节前二日)前,苏轼收到了杭州太守陈襄的一封书信,信中以诗为盼,希望他早日返杭. 陈太守虽年长苏轼20岁,但一向 ...
-
《宋词诗译800首》379行香子.丹阳寄述古(苏轼)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 ...
-
苏轼为他写的秋词,道不尽的关切,叙不完的离别
苏轼在杭州为官的经历有两次,第一次是在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在元祐四年(1089年),53岁的苏轼任龙图阁学士. ...
-
杭苏44 惠泉土 阳羡米 苏轼的常州缘
杭苏44 惠泉土 阳羡米 苏轼的常州缘 苏轼因公务赈灾,离开杭州四个多月,以一组五首的<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寄给杭州太守陈襄,借陈太守之名,写出了自己对于杭州的浓情厚意. 这组诗中的意 ...
-
东坡故事48:怒怼外交工作人员,苏轼让高丽使臣乖乖听话
北宋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一些附属国经常派遣使臣到中国大量购买书籍,其中以高丽国(现朝鲜和韩国)最为频繁. 有一次,高丽使臣到访中国后,想到杭州等地游览观光.按照规定,朝廷需要派出负责外交的工作人员陪 ...
-
东坡故事35:从朝堂到士林,苏轼和王安石的对抗全面升级
公元1070年的春天,又逢三年一度的礼部会试.此时的新旧党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科举考试是为国家选择人才,自然是双方必争之地. 王安石率先给皇帝上书,认为:科举是为国家选择人才,不需要设那么多科目,保 ...
-
东坡故事32:气急败坏之下,王安石对苏轼痛下狠手
面对保守派的步步进攻,王安石觉得必须先拔掉苏轼这把尖刀.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几天前,正当他为苏轼的事头疼不已时,谢景温前来拜访. 谢景温,王安石弟弟王安礼的大舅子,两人关系一向很好,也支持变法,此时 ...
-
东坡故事28:整整一年多,苏轼就干了一件事,回乡葬父
昨天说到,苏轼和苏辙兄弟送父归葬整整用了十个月,为何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呢? 算路上距离,从河南开封到四川眉山约1330余公里,骑马的话每天50公里,不超过30天就能抵达. 然而,他们是带着两具棺材上路的 ...
-
东坡故事59:同柳瑾游鹤林招隐,见二外甥赠诗劝勉
既然来到润州,那当地的名士一定要都见一见.拜访完刁氏叔侄后,苏轼又去拜访了柳瑾.柳瑾,字子玉,著名书法家,还是苏轼堂妹的公公. 柳瑾见到苏轼后,也是兴奋莫名,当即陪同苏轼去了当地有名的鹤林寺.鹤林寺始 ...
-
东坡故事51:偶遇暗恋自己多年的少妇,赠词一首,暗含挑逗之意
在杭州担任通判的日子,苏轼的工作并不繁忙,一来自己不是一把手,二来杭州府有两名通判,闲暇时间自然是大把大把的. 有一天,张先又来杭州找苏轼游西湖,他是老前辈,当然得陪着. 张先是著名的词人,诗酒风流, ...
-
东坡故事49:因一首诗结识诗僧清顺,凭一首词成为莫逆之交
杭州既是风景秀丽之地,也是佛寺林立之方,对于苏轼来说,除了官衙和家里,他去过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佛寺,和尚朋友更是可以组成一个高僧讲法团. 有一天,苏轼往西湖游玩,路过一处僧壁,见上面题有一首小诗: 竹暗 ...
-
东坡故事43:离颍州,过扬州、苏州,深秋游江南,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1年的九月底,苏轼在颍州已盘桓半月之久.颍州的深秋自是另一番美景,红叶满地,残阳如血,正是送别的季节. 站在颍州的码头上,欧阳修望着苏轼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子瞻此去,不知何日能与 ...
-
东坡故事39:一首诗,读出苏轼的旷达与幽默,难怪朋友多
入京两年以来,苏轼的仕途丝毫没有升迁的迹象,一再遭遇王安石的打压. 然而,奇怪的是,官运不佳的苏轼朋友却越来越多,不仅有三朝元老.朝廷大员,更有风流名士.青年才俊,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