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06):社会进步,无非有权的人讲理、讲理的人有权

(0)

相关推荐

  • 刘邦和项羽争霸,为何都没有搞定齐国?

    项羽攻陷成皋后,急扑刘邦的根据地--关中. 刘邦闻听,立即派兵驻守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截击项羽,阻住了楚军西进路线. 八月,仲秋.刘邦元气恢复,率兵渡过黄河南下,驻军小修武城(今河南省获嘉县东城). ...

  • 韩信坑队友,听信小人之言出兵破齐,却害苦了郦食其

    灭赵收燕后,韩信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齐国,但是同样觊觎齐国的还有郦食其,郦食其不甘于只做辩士,也想立功建业,对于只会耍弄口舌的郦食其来说,当下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抢在韩信之前劝降齐国.于是郦食其求见刘邦, ...

  • 【韩信之死(一)】/ 刘公明​

    韩信之死(一) 刘公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很快强大的秦王朝被推翻了.此后楚汉战争爆发了,韩信投靠当时势力最大的项羽,被任命为执戟郎中,就是护卫亲兵.韩信曾向项羽进言献计献策,遭到项羽的鄙视.白眼. ...

  • 八卦楚汉:郦生之死韩信无关

    八卦楚汉:郦生之死韩信无关 史料中郦生之死与韩信的关系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但菜子不止在一个地方说过,这样看似牢不可破的史料也是假的. 如果追究这样的假是怎么来的,可能汉政权是始作俑者. 为什么要这样说?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1):唐朝不杀开国功臣吗?其实是个误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1) 贞观八年(634年),一连串军事外交活动均告失败后,吐谷浑再次发兵侵扰凉州(甘肃武威).这次,李世民下决心作一个彻底的解决.11月21日,'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2)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对吐谷浑的作战,比五年前打更厉害的东突厥,还要艰难得多.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天时,东突厥遭受了连续天灾,国力受损:地利,突厥颉利可汗当时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3):消灭敌人,既开心,又操心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3) 打垮吐谷浑,估计李世民的心情和五年前差不多:既开心,又操心.当时也是李靖带队,三个月消灭东突厥,还活捉颉利可汗.要说有什么区别,可能这次开心少一点,操心更多一点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4):什么样的女子,能够成为百代楷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4)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李世民更多的是一种礼节上的哀悼.而次年另外一位至亲人物--长孙皇后的离世,则给他带来深切的悲痛. 这个长孙皇后可不简单. 虽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5):唐朝老百姓,都交些什么税?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5) 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感情上固然有丧亲之痛.但从权力的角度,其实去掉了两个潜在的制约.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制度纷纷出台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6):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6) 大国崛起,斗争不可避免.贞观九年唐朝才把吐谷浑打服,边境上没消停两年,又有人上门挑衅来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吐蕃寇松州.' 松州,就是现在四川松藩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7):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7) 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答应与吐蕃和亲,没想到松赞干布这一等,就是三年.中途大概等得有点急了,又派人上门打听消息.这次为了体现诚意,派来了宰相禄东赞,'献黄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8):地图上划条线,就想占领一片领土?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8) 对高昌国一些小动作,唐朝方面看得很清楚.毕竟,想跟唐朝拉关系的人多,各种渠道都有消息传过来. 但高昌国王麹(qū)文泰是李世民树的典型.自己立的典型,忍着怒也要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9):管部队的是老百姓,管打仗的才是将军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9) 李世民决定把东突厥送回草原老家,一方面确实留他们在内地有种种不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薜延陀的一种战略压制. 和所有大国一样,中国历朝历代的外交政策是扶弱打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