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

(这是一篇旧文,发表于《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下文节选了部分内容,以期再次引发讨论: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面对媒体融合与转型的现实需求,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需要进行哪些改革?)“现在我们的主持人是又多又少。多,指总量上,现在估计全国主持人恐怕不少于5万人,电视恐怕得有两三万人,但有影响的、观众喜欢的主持人少。主持人看着多,但用的时候嫌少。”[1]这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理事长白谦诚对我国主持人现状的一番准确分析。“主持人多”的结果是大量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国播音主持教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主持人少”的原因在于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主持人不能很好满足业界要求,优秀主持人在业界供不应求。为什么会同时出现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呢?中国高校的主持人培养模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现状与问题1、招生过热,主持人专业发展过快,且为我国独有2、学生专业对口就业难,业界缺合适主持人3、许多优秀主持人出身于非主持人专业表一: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专业出身排名主持人品牌价值所在媒体专业出身1李咏5亿元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2王小丫3.4亿元中央电视台经济学专业3窦文涛3.2亿元凤凰卫视武汉大学新闻系4陈鲁豫3亿元凤凰卫视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系5汪涵2.4亿元湖南卫视湖南广播电视学校6许戈辉2.3亿元凤凰卫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7白岩松2.1亿元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系8朱军1.5亿元中央电视台战士、演员出身9袁鸣1.2亿元东方卫视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10庞晔1.1亿元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二、学者、业界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反思1、认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方向,主张调整教学细节2、主张控制播音主持专业规模3、提出改变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方向4、认为主持无艺术,动摇了播音主持专业存在基础三、导致问题的原因所在1、受利益驱动办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主持人选拔方式的变化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不具备必然就业优势3、主持人专业难以培养主持人所需综合素养四、改革方案针对这些现状和原因,笔者认为应当尽快调整和改变我国主持人的培养模式。1、一分为三,拆分播音主持专业笔者认为主持人当然应当分类培养,如果不分类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既无法播音,也无法主持好任何一类节目。但分类不能太细,分得太细会导致无法在实践中操作,或者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就业适应面。笔者认为可以把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拆成三个部分:播音专业、新闻主持方向(设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娱乐主持方向(设在影视艺术专业)。之所以是这三个部分而不是其它,得从播音员主持人的源起和释名说起。最早出现在美国电视屏幕上播报新闻的媒介人物叫Announcer,他们所承担的职能是直观地播报新闻,这种媒介人物对应于我国的播音员。后来CBS新闻制片人唐.休伊特对这种机械播读新闻的方式不甚满意,就安排克朗凯特在报道时组织串联起所有新闻,新闻中融入了播报者的主观因素,并用Anchor一词来形容这一媒介新角色,这就是新闻主持人。除了Announcer和Anchor两类与新闻类节目有关的从业者外,美国主持人中的另一大类是host,主持各类轻松搞笑的娱乐类节目。那么Announcer、Anchor和host就是美国主持人中三大主要类型,对应于我国的播音员、新闻主持人和娱乐主持人(如表二所示)。当然主持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的类别,但无论如何分类大致都可以归为新闻主持人和娱乐主持人两个大的范畴内。那么相应的,我们应当按照这三大类来分别培养播音员和主持人。不仅要分类培养,更重要的是除了播音部分继续作为专业独立存在外,新闻主持人和娱乐主持人应该分别由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影视艺术专业中去,设立相应的主持方向。表二:播音员主持人三大主要类型美国播音员主持人主要类别我国播音员主持人主要类别职业定位所承担职能代表人物Announcer播音员播音员直观播报新闻邢质斌、罗京等Anchor新闻主持人记者主持、分析、评论新闻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等Host娱乐主持人艺人主持各类娱乐节目李咏、董卿、吴宗宪、小S等播音应该作为一个专业独立存在,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等院系的传统强项,基本上可以沿袭原来播音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吐字发音、播读新闻和配音的能力,给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输送播音员和配音人员。主持这部分应该由一个专业变为新闻主持和娱乐主持两个方向,因为新闻主持人和娱乐主持人从本质上来说是“记者”和“艺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不应该放在一个专业用同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在香港和台湾,新闻主持人属于媒体从业人员,而娱乐主持人则属于艺人的概念,在内陆也开始出现这样的趋势。新闻主持方向应该设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在学习必要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首先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毕业后也不应该直接去做主持人,而是先在业界实践,做好记者后再去做主持人。娱乐主持方向应该设在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常常兼有艺人和娱乐主持人的身份。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中设新闻主持方向,在影视艺术专业中设娱乐主持方向,即是在这两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上加入播音主持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语言和形体表达技巧。这样可以改变我国主持人没有主专业的现状,避免培养出花瓶式的主持人。播音专业和两个主持方向的要求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播音专业对学生语音规范、科学发声以及外在形象等要求特别高;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新闻主持方向对形象和声音的要求不如播音专业,但在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要求更高;影视艺术专业的娱乐主持方向对个人的才艺素养、现场气氛的调动和驾驭能力要求最高,但对新闻敏感等方面的要求不如新闻主持方向的学生。(如表三所示)表三:播音主持专业可分为一个专业+两个方向隶属专业课程设置所需素养播音专业独立专业可以基本沿袭原播音专业的课程设置吐字发音、外在形象、播读新闻和配音的能力新闻主持方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程+语言技巧、形体表达等新闻敏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基本表达能力等娱乐主持方向影视艺术专业影视艺术专业课程+语言技巧等才艺素养、场面驾驭能力、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基本表达能力等2、降低学校在主持人培养中的权重,重在科学选拔主持人主持人是否是艺术,这一结论并不重要,对艺术的不同界定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国外没有主持人专业却有大量优秀主持人的现实,提醒我们考虑降低学校在主持人培养中的权重。播音员由学校专业教育培养是合适的,但主持人可以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他们在各自的生活经历、职业生涯中历练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后再来主持节目,好过让学生直接从学校走上主持人岗位。因此我们在反复思量如何改革播音主持专业的同时,不妨打破思维定势,考虑降低学校在主持人培养中的权重,由社会来培养主持人。所以我们应当着手控制播音主持专业的规模。那些出于功利目的仓促上马的播音主持院系,缺乏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经验和师资,无法培养出业界所需人才,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如其所愿担任播音员或主持人,那么必然带来后续生源的匮乏,这类播音主持院系将来应当慢慢压缩规模,乃至取消。对于办学条件比较成熟、就业情况较好的播音主持院系来说,要避免盲目扩招。和改革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同等重要的是,是在社会上建立一套公开科学的主持人选拔机制。只要你有才华、有潜力,无论学历、专业和职业,在通过这一选拔机制后就有机会成为主持人。目前这种选拔机制正在形成之中,比如电台、电视台面向社会的各类公开招聘,比如各类选拔主持人的节目和主持人大赛等等,但这些选拔方式还没有制度化,更多的是一种偶然行为。当主持人选拔机制成熟、透明、公开化后,我们会选拔到更多的优秀人才,无论这一人才来自学校还是社会。以下公众号值得你的关注:一个低调评论家的公众号——少华读书一个非典型博士的公众号——江凌一个逗比教授的公众号——小强传播一个治愈系女神的公众号——王朝的玫瑰格格一个企图把人拉入新媒体正道的公众号——谭天论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