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得失浅析.pdf
相关推荐
-
司令部宿营偶遇18旅,以为隶属麾下6纵,半夜方知是敌头号王牌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南下大别山 1947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经在大别山区转战3个多月,一度控制东起华阳镇.西至武穴的300里长江北岸,与江防重镇."江西北 ...
-
刘邓大军第六纵队成立,司令员和副司令员都是谁,后来成就如何
说起刘邓大军的第六纵队,你会想起谁?没错,王近山.相对来说,第六纵队是一个年轻的纵队,跟前几个老大哥纵队没法比,可是在虎将王近山的带领下,第六纵队初生牛犊不怕虎,屡次啃硬骨头,最终成长为一个王牌的部队 ...
-
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40余万人,为何刘邓大军南下只带12万人?
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40余万人,为何刘邓大军南下只带12万人?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万人进最后剩下6万人,原因为何?
前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的炮火总会弥漫在中华沃土之上,曾经的战争时木石,是为了争夺领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后来的战争就是刀光剑影,是为了君王的利益,是为了 ...
-
刘邓大军一路南下,兵锋直指大别山,为何国民党高层硬是看不出
编辑搜图 ▲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1947年8月7日黄昏,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指挥下,突然兵分三路南下,悄悄越过陇海铁路后,于18日夜晚经过"遍地积水,一片淤泥,到处水 ...
-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关键之举
[专家访谈] 刘邓大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是一次大胆而果断的战略行动,是党指挥 人民解放军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大转折,充分表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智慧与勇气.近日,本报记者就刘邓大军千里挺进 ...
-
中野进入大别山后,陈锡联第三纵队第七旅旅长赵兰田“不务正业”,客串侦察员,却引出“名垂军史”的大胜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宋哲元 1946年6月下旬,自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的第二年,国内便爆发了全面的内战.残酷的战争进行了到1947年之后,国共双方在战场上厮杀可以说是互有得 ...
-
晋冀鲁豫大军挺进大别山仅数月,为何就被迫分兵,看看对手的手段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从豫北地区兼程南下,连续突破黄河.淮河等多道河流防线,于8月27日抵达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完成 ...
-
国民党军中亦有良将:撤退不愿抛弃伤兵,被俘后要求抓紧救治部下
▲宋瑞珂将军全家福 出身黄埔三期和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的宋瑞珂,可谓地地道道的"天子门生",还是国民党军军政部长.参谋总长陈诚的嫡系亲信,从1929年7月调入第11师开始,就长期在陈 ...
-
刘邓率部杀出大别山,兵员折损6成,为掩护休整,4将提议攻打洛阳
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进入到了1948年,随着共产党军队在东北.华北.山东.山西乃至于陕北的北线战事逐渐起色,南线的战局却仍然不容乐观,这其中的关节点仍在大别山. 大别山独特的战略地位自不必多说,只要是占 ...
-
粟裕的“子养电”——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
历史背景 1947年7月,毛泽东指示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为了配合刘邓的作战,华野主力分三路出击外线,史称"七月分兵".在克服了分兵后外线 ...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为何将重武器扔掉?而不是留给后续部队
阵匠 发布时间: 20-06-1819:33未来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官方帐号,军事领域创作者 经过1946年至1947年的防御作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转机,解放战争的战局已经悄然发生了 ...
-
黎明前的决战:序篇,义无反顾的前进
黎明前的决战系列,并不是只写三大决战. 序篇是从1947年8月写起.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牺牲,换来了整个解放战争战局的转折.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里跃进大别山&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