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1)

(0)

相关推荐

  • 卷五、六 7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方解 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     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     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     者,因呕不止也. 太阳病 ...

  • 卷五、六 75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因极吐.极下而有斯证,则又不可与是汤也.夫但     欲呕者,少阳也:胸中痛者,太阳也:微溏者,太阳少     阳合病之利也,并无心中嗢嗢郁郁,腹满烦热等     证,固不可与承气汤矣.然此亦 ...

  • 卷五、六 66,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沉细,少阴脉也.脉浮细,身热嗜卧者,阳也:脉沉细,     身无热嗜卧者,阴也:脉缓细,身和嗜卧者已解也.     是皆不可不察也.    集注 王肯堂曰:此条当是太阳.少阳合病.胸满虽同,而 ...

  • 卷五、六 6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下利不呕吐者,     此表里俱虚,桂枝人参汤证也.若呕吐不利者,此     表里俱实,大柴胡汤证也.彼则脉微弱,此则脉必     有力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 ...

  • 卷五、六 2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注 此承上而言,无论伤寒中风,邪传少阳,病在半表     半里,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以小柴胡随证加减     治之,不必待其悉具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承上条辨认少阳一经为病之大旨.   ...

  • 卷五、六 69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二.三下之,未致变逆,后四.五日,惟见少阳寒热往     来之柴胡证仍在者,宜先与小柴胡汤解表和里.     如或不愈,其呕不止,心下满急,郁郁微烦,此为少     阳表里均未解也,与大柴胡汤 ...

  • 卷五、六 46,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似桂枝证,脚挛急与胸中痞硬者,及病似柴胡证,     本渴而饮水呕,与但欲呕胸中痛者是已.此条言     伤寒六.七日,寒热当退之时,反见发热恶寒诸表     证,更见心下支结诸里证,表里不解 ...

  • 浅析“半表半里”的实质

    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历代伤寒学家探讨的焦点之一.<伤寒论>中的相关论述见于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 ...

  • 卷五、六 29,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风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皆可用,故证不必悉     具,而方有加减法也.至若柴胡有疑似证,不可不     审者,如胁下满痛,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     也:及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亦非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