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重量轻、成本低、使用灵活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得益于光活性材料的创新,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达18%。人们已经认识到,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损耗(Elosss)一般在0.5 eV以上,远远大于硅和钙钛矿的能量损耗。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的能量损耗通常在0.5 eV以上,远大于硅和钙钛矿的能量损耗(Elosss)。得益于光活性材料的创新,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达到18%。在保证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良好的体相异质结形态的前提下,具有深埋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的共轭聚合物供体对于降低光伏损耗、提高功率转换效率(PCE)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类材料的开发一直滞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侯剑辉研究员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噻二唑基的共轭聚合物Pb2F,其HOMO能级为5.64 eV,电致发光量子效率为3.9×10-3。在OSCs中,通过与IT-4F的电子受体共混效应,得到了14.5%的高电致发光效率和0.957 V的超高开路电压(VOC)。该共轭聚合物的HOMO能级为5.64 eV,电致发光量子效率为3.9×10-3。更重要的是,PB2F作为第三组分被添加到PBDB-TF:BTP-eC9共混物中,获得了18.6%的出色PCE(认证PCE为18.2%),是OSCs中PCE最高的之一。相关文章以“A Thiadiazole-Based Conjugated Polymer with Ultradeep HOMO Level and Strong Electroluminescence Enables 18.6% Efciency in Organic Solar Cell”标题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1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