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境内的汉代武城县与沈阳县
相关推荐
-
武城实寄封见证区域变迁
从实寄封看行政区域变迁 早年间曾经去过位于山东西北平原上的武城县出差,那是个民风淳朴,美丽的弦歌古郡,沉积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公余安步当车,浏览街景,走的累了,随便和坐在路边乘凉的当地人聊天,谈着谈着他 ...
-
新中国刚成立,为何国务院就发文给山东省这个县名改了一个同音字
1958年10月18日,国务院给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将城武县改名为成武县.这个国务院专门发文件的城武县是什么情况,从"城"改为"成"有何用途呢. 城武县改 ...
-
《金元永济渠变迁》宋金时期相关城县的迁移裁并 郝金龙
中国易史城镇的描述.多依河流,河的流径多以城镇的佞置标识,尤以郦道元的<水经注>发挥到淋漓尽致,<丈平鬟宇记>也表达到好处.御河两側的城因黄河北流曾迁移裁并,因佞置的变动导歟朗 ...
-
周末图记| 说说那座运河大桥
落日余晖中的武城大桥.网络图片. 写<我的"私人高考史">系列,我不可能不提武城大桥.那不仅是因为在我儿时眼中,那是世上最大的桥,还因为我高考路上的两个大转折,都发生大 ...
-
《北宋黄河北流与永济渠变迁》永济渠流经的县 郝金龙
2020-03-25 分类:历史地理 作者:58gucheng 隋炀帝开通永济渠后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却引起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实则开创了李氏唐朝的300年基业.五代以后随着辽的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建 ...
-
《金元永济渠变迁》历亭河仓 郝金龙
2020-04-01 分类:历史地理 作者:58gucheng <金史·河渠志>在漕渠条初始就提到"凡诸路濒河之城,则置仓以贮傍郡之税"[400],所举六州建仓之县的 ...
-
卷一百四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临清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临清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临淸州表> 钦定四库全书 ...
-
山东、河北两省的省界两侧,为何很多县的地名会“成对”出现?
如果有人查看今天山东.河北两省的地图,会发现很多地名都是"双份"的,就是有两名同样的名字,从北往南数,分别有庆云.吴桥.故城.武城.馆陶,除了馆陶以馆陶.北馆陶有些许差别之外,其他 ...
-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六)——赤水、大明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六) 郭村遗址:赤水镇郭村北侧.西北侧·新石器时代.汉.分布于村北.村西北两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纹饰以绳纹一弦纹为主,器形 ...
-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五)——圣山、金惠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五) 武家堡遗址:圣山乡武家堡村西北·新石器时代.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采集陶片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红陶,饰绳 ...
-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四)——柳枝、莲花寺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四) 元君庙遗址:柳枝镇南关村桥河村·新石器时代.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 2~0. 8米.1958~1959年全面揭露了一处 ...
-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三)——瓜坡、东赵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三) 郑村遗址:东赵乡郑村老堡村东200米·新石器时代.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 5~0. 8米.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 ...
-
遍布在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一)——城关镇、杏林镇、少华乡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境内的57处古遗址(一) 三门巷遗址:城关镇三门巷村东南50米'新石器时代.商-周.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3米.采集有龙山文化的泥质红.灰陶和 ...
-
华州境内的三门峡库区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三门峡库区建设 三门峡水库是国家建设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主要效益是拦洪抗灾,确保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省少受或不受黄河洪水灾害的侵袭,同时蓄水发电,为发 ...
-
探索华州:华州曾为边防重镇,郑县、武城、沈阳三县治华州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州曾为边防重镇,郑县.武城.沈阳分治华州 原文作者 阎广勤 袁埔良 (注:此文根据&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周代古国——狐骀国,山东滕州境内小国,来历不明
西周到东周早期,山东鲁南地区有一个不见史载的诸侯国,国名唤作狐骀,被许多地理古籍所记录.狐骀国位于鲁国和邾国之间,<礼记·檀弓>中又作"壶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