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滕州乡村记忆
相关推荐
-
母亲,识文断字的农民
一直想写写母亲,但总不知从哪里开始,多少次铺开纸张笔墨,多少次白纸收官,已无法细数.缠缠绕绕盘根错节的母爱,枝枝蔓蔓浸染生命的母爱,我紧紧抱在怀里取暖,却难以用文字表述,文字在母爱面前花容失色无能为力 ...
-
田间地头
有事没事,我喜欢来到乡下,走进田间地头,看一看庄稼的长势,疏解一下紧张和压力,顺便作一些天马行空的思考. 总的来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好不容易靠自产与外购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谈不上富裕 ...
-
芒种,忙收,打疫苗
今天是夏天第三个节气,芒种,时间很快,已经进入仲夏了. 芒种,忙种,有收有种."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粮",一种一收间,揭示了大自然的规律,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没有很好的种植,没有付 ...
-
看青人顾立旺(《渐行渐远的故乡》之四)
看青人顾立旺 (<渐行渐远的故乡>之四) 文/康麸子 看青,在我的记忆中可是个好差事.看青人就像战争年代的侦察兵,有时猴在高树上瞭望,有时猫在庄稼地里潜伏,而且不用参加生产队记工员的点名, ...
-
老翁在破庙里休息,被人踢了一脚,他家粮食再也没丢失过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707期,感谢各位! 明朝万历年间,济南府有一个叫丁三成的老翁.附近的村民们都在城外的荒野地里开了良田,种起了庄稼.丁老翁也不例外,也在那里开了一片田地,种了很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遗落的乡田/刘雨凡
年华渐逝,我已步入中年.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翻阅了人世间的纷繁章页,自己身处其中的,还有冷眼旁观别人的,一幕幕都记载在这秋天的落叶里,待秋风起时,随风而逝,只留下大片的田野待我检阅! 入秋已久,秋风 ...
-
同样的地块,在过去时粮食产量很低,但现在的粮食产量咋高了呢?
凡是经历过"生产队时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每年的365天当中,不但有360天需要天天吃粗粮,而且,还需要俭省着吃.否则,是一定会闹饥荒的. 我们这里是山区,不但没有大块的田地 ...
-
“臭”“美”的回忆
作者 吕东平 小时候,种地没有化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去地里撒的化肥,叫肥田粉.听说肥田粉对庄稼有助长作用,觉得很神奇.以前种地都用农家肥.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
姜广富:俺们队的老队长|散文
补世成:前妻复婚记|小说 文/姜广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长,要按级别,应该是十一品(县为七品,公社为八品,管理区为九品,生产大队为十品,生产队为十一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级别最 ...
-
抢场
对于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来说,″抢场"是什么意思,怕是没有一点概念.即使1970年之后出生的人,对抢场的记忆也不甚深刻.抢场是集体经济时期经常碰到的事情.过去,农村以生产小队为经济单元时, ...
-
关城往事:拾庄稼与看青
村里有生产队时期,每到麦收和秋收前,大队里都要设专人"看青".就是防止有人私自偷取生产队的粮食,即使从地里拾的麦穗和稻穗
-
莫言母亲捡麦穗其实并不苦,真正经历苦难的人,都把故事埋在心底
关于莫言讲的母亲捡麦穗故事,其实真的算不上什么苦难. 不就挨一巴掌么,在农村比这不堪的事多了. 有一年大丰收,爷爷把收获的地瓜干分成两大堆,一堆留着吃,另一堆用来修门楼. 所谓门楼,就是农村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