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先驱】刘敦桢先生对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贡献
相关推荐
-
理念之宗 文化标杆——读居易《从〈园冶〉到〈说园〉》有感
<苏州日报>2021年08月14日 B03版 □汪长根 许久没有用心读书了.如今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手机不离身,显得异常忙碌.要是静下心来品读纸质文字,已是一种奢侈:如能一目十行.浮光掠 ...
-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与圆明园毗邻.前身是乾隆时期建造的清漪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 ...
-
刘敦桢对丽江古建筑考察、分析研究及评价
[编者按]刘敦桢(1897-1968年),字士能,湖南新宁人,著名建筑学家,与梁思成齐名,建筑学界有"南刘北梁"之说.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回国后执教于湖南大 ...
-
中国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的法律保障
中国文化报 林继富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大地上,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气候特征形成了多元化.多类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由此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传承发展的文 ...
-
苗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苗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是指贵州苗泰.这是在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苗药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苗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
-
谢海洋教授 《档案学语境下直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
作者谢海洋 刊发于<档案学研究>;2018年04期 转自微信公众号 渡普科技 2019-04-18 [摘要]:从区域文化而非单纯从局部或行政区划的视角研究直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
-
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下是本次交流会科研单位代表董亚波先生的发言内容: 一.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与应用现状 我国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多处,其中有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总数4296处:第三次文物普 ...
-
昆明拟对这7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你去过的吗?
昆明市五华区博物总馆近日发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调查评估情况公示>,对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的老厂铸工车间.工模具车间.客车生产车间.零部件车间.原云南汽车修理厂办公楼及两处防空洞等保护对 ...
-
方利山:徽州应复名 文化遗产要保护
艰辛的角力 学习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之体会 回想起这些年来做徽州文化科研时,在徽州之域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和许多徽州学同道一起参与的保护承传徽州历史文 ...
-
当流浪猫被当做“文化遗产”来保护:罗马废墟之上的猫咪王国
提到罗马,大家的印象肯定是意大利的首都和当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以及传统的古罗马斗兽场等古迹.殊不知在罗马的阿根廷废墟里,还坐落着一个流浪猫的天堂,现在已经是游客观光的必到之处. 由于阿根廷废墟广场内 ...
-
工作动态 | 《长江中下游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结项专家评审会顺利召开
2020年12月1日,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长江中下游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结项评审会.来自江苏省文物局.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