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
-
文物数字化: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
发布时间:2021-01-29 11:41:52 | 来源:大众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科学频道 杨德利今年57岁,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文物监督员,他负责的文物是位于南口镇的关沟 ...
-
[首藏作品](6982)刘弘涛:为古村寨装上“灾害预警器”
刘弘涛:为古村寨装上"灾害预警器" 刘弘涛曾调研过的四川省丹巴县的藏族村寨 受访者供图 刘弘涛 受访者供图◎罗潇郁 陈 科传统村寨建筑,如理县(羌族)的碉楼.寨子,这些都是人类文明 ...
-
国宝穿越记 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给文物“治未病”|文物|国宝|文化遗产
文:段玮 内容提要:一天逛遍世界三大博物馆,亲手触摸几千年的国宝文物,甚至让时间倒流回到1300年前的大唐盛世--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下,这些"狂想"正在逐一变成现实.天津大学文 ...
-
敦煌壁画、云冈石窟保护的背后,都用了哪些科技“秘方”?
◎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敦煌壁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背后有什么科技"药方".6月11日下午,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
原创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版,新在哪里?
■ 以哈尼梯田为例,其涉及几座大山,按照传统的保护方法并不现实.但如果保护了哈尼梯田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保持了当地的水稻生产方式,则梯田有人维护,整个文化景观自然得到了保护 ■ 修订版中国准则,在对文化 ...
-
古建筑预防性保护再思考
建筑遗产保护旨在保护遗产所承载价值的真实和完整.在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中,预防性保护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性地加以消除或降低,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建筑遗产价值真实.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下去 ...
-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引言 自从1800年赫谢尔利用水银温度计制作的最原始的热敏探测器发现了红外辐射以来[1],人们就开始不断运用各种方法对红外辐射进行检测,并根据红外光的特点而加以应用,相继制成了各种红外探测器,如热 ...
-
中国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的法律保障
中国文化报 林继富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大地上,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气候特征形成了多元化.多类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由此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传承发展的文 ...
-
转炉除尘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刘瑛 方宏辉 卢丽君 康凌晨) 转炉炼钢是我国钢铁企业的主要炼钢工艺,转炉在吹炼过程中产生以一氧化碳为主体.含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成分的气体,其中还夹带着大量氧化铁.金 ...
-
苗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苗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是指贵州苗泰.这是在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苗药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苗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
-
谢海洋教授 《档案学语境下直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
作者谢海洋 刊发于<档案学研究>;2018年04期 转自微信公众号 渡普科技 2019-04-18 [摘要]:从区域文化而非单纯从局部或行政区划的视角研究直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
-
昆明拟对这7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你去过的吗?
昆明市五华区博物总馆近日发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调查评估情况公示>,对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的老厂铸工车间.工模具车间.客车生产车间.零部件车间.原云南汽车修理厂办公楼及两处防空洞等保护对 ...
-
方利山:徽州应复名 文化遗产要保护
艰辛的角力 学习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之体会 回想起这些年来做徽州文化科研时,在徽州之域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和许多徽州学同道一起参与的保护承传徽州历史文 ...
-
[首藏作品](6866)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永生”
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永生"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一边是从北魏就开凿的石窟,一边是计算机集群.古老与现代,就这样结合在一起.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已经可以还原出洞窟现在的样子.高 ...
-
当流浪猫被当做“文化遗产”来保护:罗马废墟之上的猫咪王国
提到罗马,大家的印象肯定是意大利的首都和当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以及传统的古罗马斗兽场等古迹.殊不知在罗马的阿根廷废墟里,还坐落着一个流浪猫的天堂,现在已经是游客观光的必到之处. 由于阿根廷废墟广场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