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866)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永生”
相关推荐
-
山西:为云冈石窟5.9万余尊造像建“数字档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7-17 03:54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伏沼竹 乐手怀抱琵琶忘情弹奏,"飞天"在四方扬袖起舞,佛陀合掌含笑聆听, ...
-
3D打印云冈石窟上海开启巡展,高科技让文物得以永生?
云冈石窟第12窟又名"音乐窟",其前殿内壁雕刻着数十个伎乐天人形象,它们分别在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中西式乐器,恍若一支古代宫廷交响乐团,也展现了弥勒天宫的壮丽与辉煌.观众穿行在这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云岗镇武周山南麓.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大同观音堂西6.1公里. 大同云冈石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 ...
-
思 | 莫高窟文化
MOGAO CAVES HAVE A NICE JOURNEY 五一去看了莫高窟,感觉还没有云冈石窟大,百思不得其解:为啥莫高窟的名气那么高? ...
-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让敦煌壁画和洞窟“活”起来、“活”下去
△ 敦煌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数字化工作迄今为止走过了30年历程. 在本届服贸会的数字化光影沉浸艺术空间展区,"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现场揭开了尘封千年的敦煌石窟文化的绝伦魅力,为传统文 ...
-
数字化建设打通文物保护的血脉经络
(2021年稀缺头部.文内广告位开放报名) 央广网1月8日消息(记者 王红霞)结构检测.激光扫描.3D打印.VR体验.X光探伤--近年来,这些看似和文物关系不大的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越来越多地用在了文 ...
-
云冈石窟第19窟开放 再现释迦牟尼父子暖心造像
经过40天的数据化信息采集,云冈石窟开凿时间最早的洞窟之一第19窟,21日对外开放,再现释迦牟尼父子暖心造像. "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其中第19窟是" ...
-
中国十大名窟
(1)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 ...
-
[首藏作品](6492)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用对才能用好
快速确认新冠病毒 实现精准治疗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用对才能用好◎本报记者 张佳星"回想2003年没有mNGS技术的时候,我们认识SARS冠状病毒需要5-6个月,而现在认知新冠病毒,国内科学家只 ...
-
[首藏作品](6371)无创和微创技术结合首次鉴定出新物种
替代传统解剖法 不损坏样本无创和微创技术结合首次鉴定出新物种科技日报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开放获取期刊<BMC生物学>杂志日前发表一项生物学研究,德国科学家团队展示了用磁共振成像 ...
-
[首藏作品](5999)攻关开采关键技术 让页岩油不再是“沉睡的宝藏”
攻关开采关键技术让页岩油不再是"沉睡的宝藏"◎本报记者 过国忠通 讯 员 包海霞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 ...
-
[首藏作品](5067)十大新兴技术或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从电动飞机到"看得见"拐角的自动汽车--十大新兴技术或将颠覆我们的生活实习记者 张佳欣今日视点世界经济论坛和<科学美国人>杂志11月10日共同发布一份最新报告--< ...
-
科普|如何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永生”
一边是从北魏就开凿的石窟,一边是计算机集群.古老与现代,就这样结合在一起.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已经可以还原出洞窟现在的样子.高新技术,或许可以为古老文物施展一场关于时间的魔法. "从某个角度 ...
-
[首藏作品](6740)优质文化上岗,畸形“饭圈文化”下课
优质文化上岗,畸形"饭圈文化"下课◎谷中风玉渊杂谈近一段时间以来,"饭圈"乱象引发各方关注.应援打榜.刷量控评.高额消费等错误行为,令有识之士忧心不已.据报道, ...
-
[首藏作品](5435)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本报记者 马爱平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商周以来便有传统节日文化,至今数千年依旧有大量优秀文化习俗留存.但也由于时间跨度过大,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习惯的变迁中,渐渐出 ...
-
[首藏作品](4923)创新加持 南京亮出科技文化融合名片
创新加持 南京亮出科技文化融合名片本报记者 张 晔 江苏锐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沉浸式影片 南京市委宣传部供图穿越2000年间的古都金陵和现代南京,品味历史留下的韵味:从水墨江南的一叶轻舟到波澜 ...
-
[首藏作品](7077)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业态 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业态 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报记者 张 晔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如何完美结合?虚拟人技术.360度全景直播.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10月23日,2021年中国(南京)文化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