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 今天苏州河上的30座桥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河水潺潺,生生不息。静静流淌了数百年的苏州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它不仅是大上海繁华的见证,更是许多市民的情结。

上海苏州河沿岸42公里岸线即将贯通,从苏州河水闸一直到上海中环线的真北路桥。生在上海、活在上海,对苏州河上的30座桥梁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一起去看看吧!

苏州河与黄浦江相交处的苏州河水闸

1.外白渡桥。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今。外白渡桥南起于南苏州路,北止北苏州路,整桥长104.24米 ,桥面为三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

2.乍浦路桥,又名二摆渡桥(1873年工部局建木桥)。桥南接虎丘路,北连乍浦路,东距外白渡桥248米,西距四川路桥95米。工部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7年竣工,总长72米,除特大潮汛外,其他时间驳船都能在桥下航行。1994年2月15日政府公布乍浦路桥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3.四川路桥,又名“里摆渡桥”,北接虹口区四川北路,南接黄浦区四川中路,始建于清末,《上海县自治志》称为“白大桥”。因位于邮政局(旧称)大楼南,俗称“邮政局桥”。原系木桥,1922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结构,下部设木基础桩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总长度70.97米。

4.河南路桥,桥长111.5米,宽29米,为5孔拱形连续梁桥,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梁。桥北面为虹口区河南北路,桥南面为黄埔区河南中路。河南路桥亦称三摆渡桥。1843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1925年又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长64.5米,宽18米,有3孔,载重为量15吨。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开始拆除重建,于2009年1月19日建成通车,桥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

5.山西北路桥(人行桥),原为六孔木桥,1956年,原桥因其陈旧而被拆除。直到2006年,河南路桥改建时,为方便行人过河,才建造了现在的山西路桥。

6.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桥北面为静安区福建北路,南面为黄浦区福建中路,桥长97米,宽20米。福建路桥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1864年,建成木桥,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将旧桥拆除重建成长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因桥遭遇多次船撞事故而变为危桥,2001年,旧桥拆除。目前的福建路桥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7年底竣工通车。

7.浙江路桥。浙江路桥1880年修建,如今已有138年的历史。浙江路桥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从侧面看,整个桥身像一条剔除了鱼肉的鱼骨架。这种结构既兼顾了受力,又使得桥的外观漂亮,非常经典。

8.西藏路桥。西藏路桥始于1853年建成的一座木桥,因毗邻泥城浜,俗称泥城桥。1899年又改建了该桥加长加宽。1922年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42年又对桥梁进行了加固加宽,改称为西藏路桥。200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拆除老桥,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桥。2004年,西藏路新桥竣工,桥长100米,宽40米,双向6车道。新桥的装饰仍保存其原来的风格又包含现代元素,使西藏路桥变为苏州河上一座景观桥。

9.乌镇路桥。乌镇路老桥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1948年乌镇路桥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原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为单跨钢管系杆拱桥,于1999年5月建成。

10.新桥路桥

11.南北高架桥(含成都路桥和新闸路桥)

12.恒丰路桥。恒丰路桥南接石门二路,北连恒丰路。1903年初建,为木桁架结构,名汇通桥,俗称新大桥。因南岸桥侧有舢板厂,又名舢板厂桥。民国3年(1914年)拆除,民国6年重建。民国16年9月又重建,取名恒丰桥。抗日战争期间,被日伪拆除。民国37年间重建。1987年在其东侧建今桥,以恒丰路得名。桥长570米,宽29.6米。

13.昌平路桥。2020年12月6日,上海昌平路桥建成通车。该桥造型“宛若明眸凝望着苏州河”,因而得名“苏河之眼”。

14.普济路桥。新中国成立前普济路叫通济路,与海防路之间,历史上只有小船摆渡,无桥梁。1996年因长寿路扩建工程,解决民众上下班,行人的通行问题而动工新建此桥。1997年10月普济路桥竣工。

15.长寿路桥。据新中国成立前相关资料记载,长寿路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间曾经有座木桥,但被毁于日军占领时期。解放初期,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没有桥梁,两岸交通均依赖船渡,称为广肇渡口。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人民币376万元,批准在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53年12月,长寿路桥竣工,系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1998年,为了满足长寿路拓宽所带来的车流量,长寿路桥进行改建,新建的南北复桥设置在老桥左右,中间用绿树相隔,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

16.昌化路桥。昌化路桥连接着“中远两湾城”和市中心区。昌化路桥于上海解放初期建成,时称归化路桥,于1957年改名为昌化路桥,1974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拱肋吊杆桥,2000年11月拆除重建,于2001年12月重新通车。

17.江宁路桥。江宁路桥又名“造币厂桥”,于民国18年(1929年)建成,民国38年(1949年)4月重建,1968年再次重建,2011年12月2日拆除重建,于2012年12月22日恢复通行。江宁路桥南起于江宁路澳门路路口,北止于普陀区光复西路(上海造币厂保护性建筑处),桥梁长318米,宽22米 。

18.西康路桥。十九世纪中叶,此处为一渡口,曰小沙渡。上海市路政局于1981年撤渡建桥,命名为西康路桥,服务于两岸行人。2011年,在正常服役30年后,经检测评定,该桥技术状况为较好状态。2015年,经景观改造后开放通行。西康路桥北通光复西路,南连西康路,长48米,宽4.4米,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

19.镇坪路桥。镇坪路桥于2007年开工建设,全长660米,其中桥梁长度200米,共分5跨,主跨47米,一跨过河。桥宽25.6米,设双向4车道。南北引桥东侧各设置一座人行梯道。桥型为梁桥。

20.宝成桥(人行桥)。宝成桥又名叶家宅路桥,1930年由浜北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因位于宝成弄(现叶家宅路),故名。建造时为五孔木桥,1936年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改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的行人桥,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该桥长45米,宽5.1米。

21.武宁路桥。武宁路桥作为连接普陀区苏州河南北两岸的要道,1956年建成,1967年曾进行改建,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并配合世博会的要求对整个桥体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整治。4座立柱采用艾奥尼克式立柱风格,高达27米的桥头堡使其整座桥梁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桥头堡顶部用铜浇注,表面贴金的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的雕塑。

22.曹杨路桥。曹杨路桥又名三官堂桥,也叫过曹家渡桥,始建于1928年,20世纪40年代在该桥西侧又建造了一座桥,叫曹家渡西桥,两桥相距200余米,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先后拆除。1976年8月在该处重建钢筋混凝土桥,于1980年12月建成通车。

23.华政桥(人行桥)。苏州河上唯一一座用单位名称命名的桥,就是“华政桥”。华政桥在曹杨路桥上游约800米处,连接着苏州河两岸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区。

24.凯旋路桥。凯旋路桥原名铁路桥。1915年民国政府交通部着手建设沪杭铁路,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就在现桥址建了一条钢结构桥梁,由于是供火车通行的桥梁,所以就称其为“铁路桥”。1997年后沪杭线改由外围通行,原来的铁路不再通行铁路,有关方面就将其建设成为轨道交通线,并在现址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

25.中山西路桥(内环线)

26.强家角桥。强家角桥所在的河段曾经是苏州河的最后一个渡口。1827年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捐资建造了强家角渡口,在两岸设有木质大转盘,用绳索牵引木船过河。1937年上海沦陷,人工拉船渡口停运,抗战胜利,摆渡船改为燃煤小火轮。1997年轮渡码头东侧建成一座人行桥,桥长51米,宽5.5米,拱形钢梁与乌镇桥相似,同年12月16日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停运。

27.古北路桥。古北路桥是苏州河上跨径最大的桥梁。过去这一带行人过苏州河交通主要依靠强家角轮渡。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距强家角渡口较远的行人交通不便的问题,于1985年建设了一条钢筋混凝土可推行自行车的一跨式钢梁人行桥,定名大渡河路桥。原桥长44米,标髙7.9米,桥宽4.7米。2005年12月,为了适应上海市地名办作出“新建的跨苏州河桥梁名字均应与桥梁所接南侧道路相一致”的规定,大渡河路桥更名为古北路桥。古北路桥于2004年着手改建,并对原大渡河路人行桥实施拆除。2007年4月桥梁提前3个月竣工通车,并正式定名为古北路桥。古北路桥全长735米,桥梁长度为411米,其中跨越苏州河部分长度为154米,主跨跨径达70米。

28.泸定路桥 位于上海市西部,南起长宁区威宁路天山路交叉口,北至普陀区泸定路云岭东路交叉口,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双向二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全桥491米,主跨为57米,桥宽27.1米。在主桥两侧设有人行道,在苏州河两岸设有人行梯道和无障碍轮椅坡道与之相连接,共设4个人行梯道,2个轮椅坡道。泸定路桥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

29.北横主线桥

30.真北路桥(中环线)。真北路桥原是木结构桥,始建于1932年,1964年拆除后重建钢筋混凝土桥,因近北新泾镇,故又取名为北新泾桥。2000年起上海建设中环高架路,在建造苏州河高架桥的同时,对真北路桥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造。由原来的一座桥改成两座桥——中环真北路南向北桥和中环真北路北向南桥。

这30座桥梁,连接着苏州河两岸,见证着上海的活力与成长……

(0)

相关推荐

  • 骑行苏州河10

    沿光复西路继续向西,一路经过宝成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最后在华东政法大学被挡住去路,这儿有一座学堂桥,现改名为政法桥. 过西康路桥,前面又一个90度的直角弯,光复西路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紧挨着西康路 ...

  • 光复西路上历史建筑

    光复西路位于普陀区南部,苏州河北岸.东起南王家宅路,西至丹巴路.铁路桥以东一段被装卸区.华东政法学院切断,陈家渡以西一段尚未整修.陈家渡以东路段,长6508米,宽6.0-16.0米,车行道宽4.0-1 ...

  • (27)宜昌路上历史建筑

    宜昌路位于普陀区东南部.东起昌化路,西至吴淞江东岸.长1108米,宽11.5-12.5米,车行道宽8.5-9.0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工部局地图上已标有此路,以湖北宜昌命名.沿路为住宅,有工 ...

  • 触摸苏河(横跨苏河的桥)

    如果,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那苏州河从辈分上来说应该被称为"外婆河"了.上海开埠后,苏河两岸成了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催生了几乎大半个近代上海. 苏河很长 ...

  • 去处‖今天盘一盘苏州河上的30座桥

    上海苏州河沿岸42公里岸线即将贯通,日前,上观新闻记者从黄浦江沿苏州河逆流而上,从苏州河水闸一直到上海中环线的真北路桥,挨个儿为苏州河上的30座桥梁留下"标准照"-- 苏州河与黄浦 ...

  • 春暖花开!漫步上海苏州河上这16座桥,有多美?走过的人才知道!

    苏州河,阿拉上海的母亲河 她常常出现上海相关的电影里 如今实地走走 没想到她比我记忆中的更美 ▼ 被这张照片震撼到的同学请举手~ 你知道吗?苏州河共有33座桥 今天,小侬带你走一走其中的16座 经过这 ...

  • 上海<从“苏河之眼”漫步苏州河上这12座桥,有多美?走过的人才知道

    从地铁汉中路站下来,从昌平路往东,我和友人顺着苏州河南岸漫步往外滩方向走. 傍晚,有些暑热的天气,这不是一次刻意的寻访苏州河,完全是一次偶然随意的行走,却使我们饱览一次大桥的魅力.正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 ...

  • 看图:文莱高速上的一座地标,海阳郭城镇的昌水河大桥

    从文登到莱阳的文莱高速(外地朋友容易联想到东南亚的"文莱",而胶东当地朋友应无此惑),是横穿胶东半岛东西的一条交通要道.如果以万第.发城一带为分界线的话,这条线路可以分为东西两段, ...

  • 中国铁路十字路口为什么在郑州?看了黄河上的三座桥,我恍然大悟

    文\江湖小舞 中国铁路的十字路口为什么在郑州? 去年2月,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春潮涌动--中国铁路"十字路口"看复产>一文开篇写道,"郑州,我国铁路普速.高铁 ...

  • 苏州河上30座桥,侬经常从哪座过?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苏州河沿岸42公里岸线即将贯通,日前,上观新闻记者从黄浦江沿苏州河逆流而上,从苏州 ...

  • 【沪说 】儿童节,说说苏州河上的一座亲子桥

    今天是宝宝们的节日. 现在,无论是小朋友还是超龄儿童,都热衷于过六一节. 近日,在天袁地访的小伙伴们重走苏州河的活动中,一致认为苏州河上的一座桥梁是全上海最富有亲子意味的桥梁之一,在这个属于宝宝们的节 ...

  • 航拍沈阳浑河大桥,解读河上每一座桥,呈现俯瞰冲击新视觉

    航拍沈阳浑河大桥,解读河上每一座桥,呈现俯瞰冲击新视觉

  • 【原创】常德60秒—美醉了 沾天湖上的这座桥

    湖南常德市沾天湖东岸栈桥上的龙头拱桥显得别致而美丽,其形似龙骨甲的造型让路人赞叹称奇,浮想联翩. 常德沾天湖东岸栈桥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4年10月建成通车.栈桥全长2100米,宽23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