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哪里?
相关推荐
-
启发应在愤悱后——《论语》悟读【152】
学而不思难成器,启发应在愤悱后. <论语>第七篇第八章: [原文] 子曰:"不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不启,不悱(fěi,想表达却说不出来)不发.举一隅(yǔ,角落)不以三隅反, ...
-
#每日学论语#7.8【2016-12-10】
#每日学论语#7.8[2016-12-10]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yú)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 ...
-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8
述而第七 八 子曰:"不愤不启(1),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则不复也(4)." [注释] (1)不愤不启:愤,郁结于心,心有所思而未通达.启,启示,开导. (2) ...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义: 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说文解字>:"愤,懑也." 悱(fěi): ...
-
咨询反思之谁来解释与为谁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理学揭示一个常识,那就是人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表现为凡事需要给出一个解释,这个解释也称为归因,"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要". 归因解释是认知过程,也就是我 ...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原文]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 夫子说:"不到心中充满愤懑想了解却不能了解的时候不启发他,不到想表达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的时 ...
-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这件国宝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1/06/18 11:19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记录了周王室的 ...
-
铁五师吕恭——“中国”“中国人民”词汇最早出自何处
青铜铸文明 学史有收获 "中国""中国人民"词汇最早出自何处 题记:"中国"和"中国人民"恐怕是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词汇 ...
-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哪儿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哪儿]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底部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铭 ...
-
“上下武昌城”之说最早出自唐朝
"上下武昌城"之说最早出自唐朝 为什么会出现上下武昌城?最早出自哪个朝代?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鄂州博物馆会议室里<上下武昌城,古今两鄂州>的讲座给出了答案:上下武 ...
-
你知道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最早出自谁之手?四位大咖谁题的最好
提到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想必朋友们都非常清楚,也非常熟悉,自从有了这块牌字可以说就是书画的代名词了,尤其是在当下,作为一代书画大家的范曾先生,也是频频在这里举行书画展,自古这里就 ...
-
“一日夫妻百日恩”最早出自《金梅瓶词话》的第七十三回里,后来被《聊斋》使用在一个叫《张鸿渐》这则小故事里,才逐渐被众人所知成语、歇后语和俗语。这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词语是经过中华古代先民一代代流传下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里面产生了很多灿烂炫目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成语.歇后语和俗语.这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词语是经过中华古代先民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财富,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这件3000年前的国宝!
王瀚书道 1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 ...
-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这件国宝!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