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相关推荐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二——启发诱导
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二--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所谓"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想搞明白而得不到答案的激愤心情:所谓 ...
-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8
述而第七 八 子曰:"不愤不启(1),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则不复也(4)." [注释] (1)不愤不启:愤,郁结于心,心有所思而未通达.启,启示,开导. (2) ...
-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7-8)
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要求弟子能够举一反三,当弟子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开导.启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qu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什么意思?中的成语有哪些?
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q ...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原文]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 夫子说:"不到心中充满愤懑想了解却不能了解的时候不启发他,不到想表达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的时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些与股市无关的题外话. 我直到30多岁才看到对"启发"这个词的详细解释.原来还是圣人讲解的.大意是:所谓"启发",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孟子.墨翟.荀子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
-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哪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ù fèn bù qǐ bù fěi bù fā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 ...
-
咨询反思之谁来解释与为谁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理学揭示一个常识,那就是人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表现为凡事需要给出一个解释,这个解释也称为归因,"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要". 归因解释是认知过程,也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