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
相关推荐
-
《礼记》原文 译文(十二)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 ...
-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全文)
摘要:<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 ...
-
国风秦韵79:音由心生道可道礼乐教化非常名
国风秦韵79:音由心生道可道礼乐教化非常名 "关中自古帝王州",这里是老子书写和传播<道德经>的灵秀之地,也是李白浪漫放送<凤歌笑孔丘>的大舞台.这里曾经创 ...
-
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 ...
-
《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焦以杀:其 ...
-
《礼记·乐记》全文(疑难字注音版)
汉建鼓乐舞拓片 <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máo),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 ...
-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
-
《乐记》相关作乐之事并乐之成型过程——重读经典文献笔记之一(一)
作者:韩锺恩 内容提要:文章以<礼记·乐记>与<史记·乐书>为主体,参照相关译注.校订.校释,以及其他文献,再行读解释解.通过对相关声-音-乐-情的本体论叙事.相关音-声-事- ...
-
昼夜乐.记高中毕业三十年聚会
三十年应约相聚,便偷闲.无他顾.校园笑语飞扬,绚烂夏花锦簇.三五成群言笑处,意绵绵.暖心叮嘱.直恐再难逢,话儿难停住. 一朝毕业离别去,奔东西.难停步.丹心奉献征程,誓做国家梁柱.白发悄悄生两鬓,好年 ...
-
礼记·坊记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孔子说:"君子的治民之道,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防止河水漫溢堤防 ...
-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多思考问题,广为招求善良之人,这样做只能使自己小有名声,却还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近贤人,体察疏远之士 ...
-
音乐美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乐记》与《声无哀乐论》
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音乐美学领域有两大流派--自律论音乐美学和他律论音乐美学.自律论认为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运动的形式,音乐不表现任何情感:他律论则强调音乐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