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3章》孔子为什么对两种古礼的改变持不同态度?
相关推荐
-
《论语》卷9子罕篇第九诗解1毋臆必固君子多能
<论语>卷9子罕篇第九诗解1毋臆必固君子多能 题文诗: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仁义之至,通天达地. 达巷人曰:大哉孔子,其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乎?执御执射? 吾执御 ...
-
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在细枝末节处,保持变通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第九> ...
-
论语:麻冕,礼也(9-3)
孔子十分尊崇周礼,但并非食古不化.对待周代的礼乐文化,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不让步,但在其他方面遵从与否,则要看是否符合时宜.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
-
【积累】古诗文名言选粹(五)
8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改变." 8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论语日课211:懂变通,也要讲原则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泰伯>9.03) 本章是讲孔子在礼仪上能变通,维护礼的本质,同时也不完全 ...
-
素说《论语》:子罕篇(三)
素说《论语》:子罕篇(三)
-
【第209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3章》孔子因何对两种古礼的改变持不同态度?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3章>孔子因何对两种古礼的改变持不同态度?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里 ...
-
《论语·子罕篇第3章》孔子因何对两种古礼的改变持不同态度?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里的"麻冕",指麻织的帽子."纯",是黑 ...
-
【第235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30章》逸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及孔子的点评妙在何处?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30章>逸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及孔子的点评妙在何处? 9· 30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①.岂不尔思,室是远而②'.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 ...
-
【第234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9章》孔子所说为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9章>孔子所说为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9·29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适道&qu ...
-
【第232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7章》孔子“岁寒松柏”的比喻有何深意?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7章>孔子"岁寒松柏"的比喻有何深意? 9·2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这里的"彫"字 ...
-
【第230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5章》孔子为什么说“匹夫不可夺志”?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5章>孔子为什么说"匹夫不可夺志"? 9·25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泛 ...
-
【第228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2章》孔子说“后生可畏”指什么?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2章>孔子说"后生可畏"指什么? 9·22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后 ...
-
【第227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1章》孔子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分别比喻什么?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1章>孔子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分别比喻什么? 9·21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
【第226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0章》孔子因何以见其进而未见其止评价颜回?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0章>孔子因何以见其进而未见其止评价颜回? 9·20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评论颜渊说:&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