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司马氏消极平叛养虎为患,李雄占据成都终称王
相关推荐
-
青城山和道教祖师张道陵无关?成汉国神秘军师范长生才是推手
都江堰市青城山,今天是天下闻名的道教胜地,去过的人对这座名山的由来渊源,多半都知道流传张天师张道陵在青城山修道传道的种种传说.事实上,青城山作为道教发展过程重要的一个名胜之地,和通过附会一些神灵故事名 ...
-
激荡四百年:司马颖大败,枭雄刘渊和李雄趁机开国立业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1篇 刘渊在离石完成了对匈奴的改组后,派出左於陆王刘宏率领五千精兵前往协助司马颖麾下的王粹对抗司马腾. 刘渊之所以愿意出兵,并不是对司马颖多么忠诚,而 ...
-
读通鉴(174)华亭鹤唳之悲
读通鉴(174)参与方都是输家 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 春,正月,李特偷偷渡江攻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投降,李特入据,惟取马以供军,余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罗尚保太城,遣使 ...
-
激荡四百年:张昌在荆州大杀四方,李雄因天师道教主转危为安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4篇 占据江夏后,张昌觉得自己的旗号不够大气,想拉起一张更大的虎皮.于是,他开始造谣:"天下将有圣人出现,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
-
永嘉之难 第四节 艰难的建国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不知不觉中,流民军已经在益州进行了两年多的作战. 之所以打得如此艰难,除开晋王朝在益州的力量仍然不容小觑之外,主要是流民军政府面临着重重矛盾,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益州的 ...
-
激荡四百年:东吴旧臣之后平定叛乱,司马颖如愿以偿成为皇太弟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8篇 张昌被陶侃击败后,被迫逃往下俊山,荆州的叛乱就此平息,但他派出的石冰还在扬州四处流窜,所到之处,给百姓造成巨大伤害. 而此时,司马乂还在和司马颙 ...
-
激荡四百年:侯安都消极平叛被俘虏,王琳率军东下群雄观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39篇 天下初定,陈霸先迫不及待的将禅代提上了议事日程.毕竟,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再拖下去就老了. 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八月二十八,在陈霸先的授意下 ...
-
激荡四百年:司马颙消极平叛积极内斗,司马冏众叛亲离身死族灭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3篇 益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是刘备建功立业的地方,对于晋朝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们不可能不管. 由于益州属于司马颙的节制范围,平叛最终落在了他 ...
-
激荡四百年:谢氏衰落王氏崛起,司马曜不满司马道子扶植党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99篇 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谢安的筹划功不可没.他本有机会大权独揽,隐居东山之志却未曾改变,有意远离朝堂,维护皇权. 在内,谢安让权给宗室司马道子:在 ...
-
激荡四百年:惟氏政变拓跋氏走弯路,徐龛反复无常终至覆灭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75篇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四月,刚刚平定内乱的拓跋普根病逝,不满一岁的儿子继位为代王.是年底,这个小代王也死了,在国人的推举下,拓跋郁律成为新的代 ...
-
激荡四百年:挽留司马攸朝堂大站队,反对者联盟终无力回天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篇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征东大将军王浑. 王浑,出身太原王氏,官宦世家,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最早是曹爽的掾属,受牵连而罢职,但在西晋建立后,重获重用 ...
-
激荡四百年:不满司马越苟晞消极平叛,王弥归顺刘渊如虎添翼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3篇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二月,于长广山蛰伏近一年的王弥再度兴风作浪,带领部下入寇青州和徐州,长广太守宋罴.东牟太守庞伉相继被杀,王弥自称征东大将 ...
-
激荡四百年:刘弘绥抚荆州,义士平定江东,司马氏却继续混战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7篇 张昌叛乱既平,刘弘得以进入荆州,当时荆州所辖各地的长官大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朝廷诏书批准,让他酌情选用. 于是,刘弘论评功劳,铨量德行进行选拔 ...
-
激荡四百年:司马子如弥合高欢父子,王罴固守华州东魏撤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2篇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正月初一,元宝炬在长安西郊正式登基,追尊父亲元愉为文景皇帝,母亲杨氏为皇后. 正月初二,元宝炬以宇文泰为都督中外诸军. ...
-
激荡四百年:平定叛乱王统进徙戎论,贾南风图谋废黜司马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4篇 尽管西晋朝廷已到了病入膏肓之际,但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干事.能干事的人,比如司空张华和中书令陈准. 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西晋朝廷终于派出了左积弩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