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相关推荐
-
科学家模拟球状星团形成过程,分子云形成管道,为恒星注入能量
在宇宙中,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区域.不过,还是会有一些恒星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天体结构--星团. 顾名思义,星团就是大量恒星构成的集体,比星系小得多,但是恒星密度非常高.天文 ...
-
太阳内部为什么会释放中微子?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对太阳及其构造的认知,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物理模型推导出来的结果.然而,太阳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我们还是知之甚少,即使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它也只能在距离太阳表面一定距离内进行观测,根本 ...
-
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咋来的?
我们都知道小质量黑洞怎么来的,8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死亡后都会演化为较小质量的黑洞,但是例如我们银河系中心400万个太阳质量.M87星系中心65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怎么来的?有这么大的恒星能通过超新星演 ...
-
清华大学蔡峥教授团队破解宇宙重元素之谜 首次发现宇宙中存在较重的元素
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蔡峥及其团队通过观测首次发现宇宙中存在较重的元素,这些重元素来源于大质量星系的反馈作用.这一重要发现挑战了宇宙早期的重元素起源于小质量星系活动的假设,在观测宇宙学领域,对理解早期宇宙 ...
-
宇宙外是什么?还不清楚。但宇宙边缘却有10个意外的发现
慕清芜 科技每天看 2019-11-15 想更多维度了解这个精彩怪异突变的世界,更多新奇好玩的文章都有~ 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是我不断寻找编辑整合那些鲜为人知有趣奇异事件的动力!谢谢! 大约100 ...
-
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一个黑洞比以前想象的要大
对名为"天鹅座X-1"的黑洞-恒星组合的最新观测表明,该黑洞的重量是太阳的21倍,几乎是过去估计的1.5倍.更新后的质量让天文学家重新思考一些黑洞形成恒星是如何演化的.研究人员在2 ...
-
我国学者揭示脱氧核糖核酸催化高效生产单链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结构
DNA纳米技术建立在寡聚体合成的基础上.大多数DNA纳米结构(DNA)是通过设计的序列杂交与多个合成DNA自组装而成的.然而,多序列(MS)DNA,如传统的DNA折纸,有几个缺点.组装后,多余的组分链 ...
-
我国学者揭示心跳“中枢”的调控网络和标志物
人类心脏以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从而输送血液到全身脏器,维持生命的正常机能.心脏跳动的控制"中枢"或者说"最高司令部"为窦房结.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 ...
-
清华教授详解宇宙星际中的重元素起源之谜
太空中为何出现氧元素?星系也会"呼吸"?宇宙中的重元素从何而来?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由清华大学天文系蔡峥教授团队取得的科研突破.这一发现表明,大质量星 ...
-
推翻认知!我国学者首次揭示酒精神经代谢新机制!
导语:ALDH2催化脑中酒精生成的乙酸盐,是酒精引起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及行为学效应的主要原因. xianjiu 在我国酒文化历史久远,每逢佳节饭局.亲朋聚会几乎都要喝上两杯.众所周知,饮酒后会出现行为障 ...
-
经络的秘密终于揭示了,我国学者发现经络间质通道!
早年见到张维波,我就明确提出,经络是人体组织液的循环通道,西医观察不到只是解剖方法造成了组织液的流失,只要用冷冻的办法把组织液封在其中,再在低温下切片观察,就可以从科学上证明经络路线的客观存在.就这样 ...
-
效果显著!我国学者开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 PD-1配体(PD-L1)检查点封锁是一种有前途的临床抗癌治疗方法,它可以阻止肿瘤细胞上的PD-L1与活化T细胞上的PD-1结合,从而重新激活T -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
-
巨大进步!我国学者开发新材料,可用于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修复
心力衰竭(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占很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采取了几种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左心室(LV)辅助设备,人造心脏和心脏移植,但心肌梗死(MI)后HF的进展仍是不可逆的. ...
-
颠覆认知!我国学者证实,新冠肺炎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而非呼吸系统疾病
来源 | 生物世界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科学家们就迅速确定了,新冠病毒(SARS-CoV-2)通过其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来进入细胞并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往往是通过呼吸系 ...
-
我国学者证实,新冠肺炎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而非呼吸系统疾病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科学家们就迅速确定了,新冠病毒 (SARS-CoV-2) 通过其刺突蛋白(S蛋白) 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来进入细胞并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往往是通过呼吸系统感染,因此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