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33):质本洁来还洁去 清气一缕化为尘

(0)

相关推荐

  • 沈华:从玉文化的角度解读三星堆的考古挖掘中发现的玉器特点

    这段时间里,占据各种头条新闻和主题的,可能就是在四川省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了,前两天的考古挖掘进展会上获悉,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qu ...

  • 断代辨伪【5】 ——从沁色鉴识古玉

    古玉之所以"能动人心",就是古玉在地下沉睡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各样地质情况和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沁色.椐统计沁色有 ...

  • NGTC讲堂:良渚文化之良渚玉器

    玉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作为华夏文明的载体之一,始终贯穿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因此逐步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崇玉.敬玉.爱 ...

  • 古玉学步(98):揭去层层故玄妙 图说古工游丝描

    古玉失传工艺游丝毛雕的发展历程 游丝毛雕是古工制玉的一大技法,由于此一工艺技法已经失传,历来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介绍的文章学问深广莫测,把一个客观存在的古工技法弄的神秘兮兮.甚至各家说法大相 ...

  • 古玉学步(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一夫之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三个<古玉的塌缩不可仿>举例如下: 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 ...

  • 古玉学步(166):难分伯仲真与仿 究竟何处出真章

    九成的一眼仿与百中一的开门古都相对容易轻松辨识,但是极少数的高仿与真品几乎难分伯仲,要见辨识赏玩的真功夫了. 如果用<真假古玉图文对比>是很好的揣摩学习,但是估计如果不作解说,即使真假对比 ...

  •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一号,西方灵河岸边绛珠仙草转世,荣府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之亲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 林黛玉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父亲林如海祖 ...

  • 古玉学步(207):古玉管钻何作工 现代石艺异曲同

    原创一夫之2021-04-16 14:08:43 古玉管钻取料打孔工艺的现代模拟演示 管钻是古玉制作打孔.取料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参见<古玉学步(59):红山蹄形良渚琮取芯技巧辨古工>和& ...

  • 古玉学步(206):高古沧桑蚀伴砂 仿古嫩皮无文化

    2021-04-14 11:44:03 古与仿古观一皮即可鉴真伪,所以有"瓷看底玉看皮"之说. 古与仿古制玉,皆离不开皮壳的打磨工艺,区别在于古工用解玉砂打磨,砂痕粗细.长短.带入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79):小小制玉系挂孔 钻孔技艺牛哄哄

    古玉的装饰功能,要求在玉件的同一面斜打对穿孔,称为"牛鼻穿",以方便佩戴或者悬挂. 牛鼻穿是古玉工艺的一类专门技术,几乎贯穿于整个玉器时代,从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开始,到 ...

  • 古玉学步(162):连线独立分特征 细识战汉乳钉纹

    乳钉纹呈半球形突起,大约起自春秋.盛行于战国晚期至汉代.乳钉纹有些以阴线相连,有些独立成纹,大致可分为V字形连线乳钉纹.阶梯式连线乳钉纹和独立式乳钉纹三类. 1)V字形连线乳钉纹 V字形连线乳钉纹是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