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我妈直到临死前,都觉得她儿子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杨柳风

在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中,阿雅问毛不易,人生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不易的回答虽然平静却让人极为动容:

“我在实习的过程中,看过数百个在我面前死去的病人,但是第一个在我面前死去的,是我本人的亲生母亲。最遗憾的是,我妈在临死之前,她觉得她的儿子都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那个时候,毛不易才17岁,正在杭州师范大学护理专业读书,成绩一般。

坦承得说,那时候的他,的确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可是,正如阿雅所宽慰他的那样,为人父母,在万事皆空的生命最后关头,看着年仅17岁的孩子,谁会真得介意他不成功呢?

不过是担心,他以后吃饭时的一荤一素,在自己离开后谁做给他吃;冷暖人生的酸甜苦辣,他是否能够独自应对。

毛不易的妈妈当然不觉得儿子不争气,更不会觉得儿子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可毛不易虽然取得了音乐事业上的成功,但对于母亲临死前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成功的人,依旧耿耿于怀。这甚至成了他的心结。

试想一下,如果毛妈妈当时把自己真正的忧虑坦诚地告诉毛不易,毛不易现在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了。

为了孩子,我们拼命工作想给他更高的起点,尽心尽力为他创造更好的生活,殚精竭虑指引他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为他甘愿付出一切,只怕他过得有一点不好。

可是,我们忘了告诉孩子,“不管在别人眼中你多么平凡,你依然是爸爸妈妈心中最棒的小孩,是我们的骄傲。

误解就是这么产生的。

爱,需要用行动表示,也需要用言语传达。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出门远行,途中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捡起来放进身后的背篓里。

最后,他的背篓如此沉重,以致于他寸步难行。

这和我们养育孩子又何其相似呢?

十月怀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们虔诚地祈祷,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后来,希望孩子可爱、听话、有礼貌、聪明、认真、自律……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要求越多,发现孩子的缺点越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甚至和孩子好好交流都变得困难起来。

今年暑假时,湖北武汉中华路小学三年级的程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21天不生气挑战。这项作业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

在这项作业中,孩子们可以用晴天、暴雨等来形容度过的一天。晴天是指这一天家里人都比较开心;多云就是家里发生的小不愉快;暴雨或者大雪则是指家里出现很大的摩擦或者矛盾。

全班44个孩子,最后只有一对双胞胎家庭挑战成功。

程老师表示,家长生气有80%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比如作业拖拉,作业的效果不好等。

未来的社会竞争有多激烈,不好好学习有什么样的后果,孩子们并不清楚。

在家长们的一次次指责、咆哮甚至谩骂、体罚下,对着父母愤怒的面孔和伤人的话语,他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如果我xxx,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不爱我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当然是因为爱孩子,才会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用功读书。

可因为过于急切情绪失控,让原本甜蜜深切的爱裹上了苦涩的外衣,孩子们尝到的只是苦涩。

每年高考过后,都屡屡爆出考生自杀的新闻。如果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与鼓励,明白即使成绩不如意也并不代表自己的人生毫无价值,还会因为一次失利而走上轻生的道路吗。

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可是,表达不对,爱的大海也会造成溺亡。

电影《奇迹男孩》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男孩奥吉天生面部畸形,为了保护他,妈妈放弃了事业,一直在家教他学习。

奥吉十岁那年,父母决定让他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虽然学校是父母精心挑选的,但奥吉因为面部畸形,在学校中被嘲笑、排挤,备受欺凌。

在奥吉遍体鳞伤地回家哭泣时,母亲伊莎贝尔不断鼓励他:

妈妈:“你并不丑,奥吉。”

奥吉:“你是我的妈妈才这么说。”

妈妈:“正因为我是你妈妈,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因为我是最了解你的人。心决定我们去哪里,脸标记了我们去过的地方。”

爸爸说:“那张脸,或许你不一定喜欢,但是我超爱,因为那是我儿子的脸。”

在家里得到的爱与接纳,成了孩子面对外界伤害时的盾牌,让他有底气面对他人的嘲笑与质疑。

在影片的最后,曾经被众人排挤、歧视的奥吉,站到舞台的中央,接受众人的欢呼与鼓掌。

这是富有智慧且不吝于表达的父母,用爱缔造的奇迹。

李健在担任《中国好声音》的评委时,曾提醒选手,“要玩音乐,不要被音乐玩。

有多少父母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呢。

想让孩子过好生活,却在逼孩子成才的路上,摧毁了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内在的天才。父母的接受、鼓励和无条件的支持,会让孩子做得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好。

出版《看见自己的天才》、《赏识自己》等十几本书的台湾作家卢苏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认为你的孩子笨,他就笨一辈子给你看;你认为他聪明,他就聪明一辈子给你看。

卢苏伟八岁时得了脑膜炎导致脑功能受损,生活无法自理。他小学五年级才上学,光学写自己的名字就学了一年。

卢苏伟考了很多次零分,但他父母告诉他“零分也有分”。爸爸更是整天把“阿伟你很聪明,你越来越聪明,全世界你最聪明”挂在嘴边。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卢苏伟,从未觉得自己笨。

有一次,他破天荒考了10分。他爸爸兴奋地冲出屋子大声喊“快来看”,拜土地公回来的妈妈立刻砍下一只大鸡腿奖励他。

卢苏伟的智商多次被评定为70,而正常人的智商范围是90-110。

他之所以能取得很多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就,正是因为父母灌输给他的信念,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做成。

看今年体操世锦赛全能冠军摩根.赫德的成长经历,有一点非常让人感动:

雪莉是单亲妈妈,而且练习体操的花费很大,为了养女摩根的成长,雪莉过得十分辛苦。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在网上发起众筹来筹集摩根的学费。

但雪莉并没有把吃过的苦转化为对女儿成绩的苛求或期望,她更关注女儿的感受。

她表示,如果某天摩根说自己对体操已经失去热情,即便她的竞技状态正值巅峰,即便再多迈一步就能成为奥运冠军,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女儿的决定。

雪莉给孩子的自由的爱,不仅培养了一名世界冠军,还让带着牙套、貌不惊人的摩根,散发出坦荡自信迷人的笑容。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让孩子成为自己。

唯有如此,爱,才不会反过来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人生路漫长,愿父母的爱都能成为照亮孩子生命的阳光,陪伴他披荆斩棘,笃定前行,去创造属于他的奇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