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思维(二)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二)

我们讲“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我们怎么能知道,比如今年是戊戌年,古人非常聪明,把天干地支排在一起,刚好是六十,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六十,刚好六十花甲,刚好天地之数全配。“天五,其用为六;地六,其用为五”。一分阴阳刚好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大家理解了吗?我们看看今年,现在是三之气,“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丁壬化木,戊癸化火”,戊,天干,火运太过之年,今年会出现很多的火气,它会出现变革。“火者,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格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对人体的影响,我们知道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就会相应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大家有感觉吗?今年有很多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现在只说人。现在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少阳相火(是主气),太阴湿土在泉,司天管上半年,就是一二三之气,在泉管下半年。而主气、客气,上面走的是少阳相火,是主气,这(太阳寒水)是客气。什么是主气、客气?你们家的主人一年四季都不变,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春夏秋冬,分五季就是春、夏、长夏、秋、冬。如果我按照六来分就是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和太阳。分类方法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区别。本质区别就是哪个用起来方便而已。
我们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经》里面是不是有这句话呢?从这句话就知道。我们怎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呢?我们找到最早的阴阳术数就是河图和洛书。(幻灯里)这边(右边的图)是河图,(左边的图)是洛书。河图咋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话如同天书一样,给大家讲,这就是以前的古代的星象图。正因为有了星象图才会有“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人立于地而悬命于天,命之曰人。”我们先从理上往下讲,我们的中医传承现在出现了断代的问题,特别是在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破除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古人在说什么?汉代之前的著作,我们现在中医上的《内经》、《伤寒》、《金匮》,还有《难经》,还有《神农本草经》、《中藏经》都包括了,我只是列举了一下大家熟悉的一些东西。我们怎么样去做呢?我们只有通过“以经解论”的方法,比如用《易经》、《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来解《伤寒杂病论》。因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被称为医圣的仲景先生继成了医经和经方家东西以后(编撰而成的)。他(按:此处指张仲景先师)不仅是经方家的东西而且还有医经家的传承,到他这里把五、六之学完美的结合在一块,经方是五的构架(按照我的推算),他的这个体系又是六的体系,那么五和六在一块就非常地完美,把整个的宇宙空间的问题和人体有关系的通通解释了,大家理解我的话意思了吧?这是我对他的一个理解。
我们讲有四个,第一个是轩辕黄帝,后面到了炎帝神农,后面到了黄帝,后面一个是仲景。我们在《伤寒杂病论》当中进行统计,《伤寒杂病论》现存一共十二个版本,大家听过吗?十二个版本我全部都有,我能够找见的都进行了研究,已经研究了二十年,每个版本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修正自己,在这些里面我给大家推荐的是桂林古本,好多人说桂林古本是一个伪书,我个人觉得伪书伪的水平相当之高,而且它的方子用起来效如稃鼓,我觉得就算不是仲景先师的手笔,也是和他水平相当的或者用了他的这个方法,我们学习古人不是跟哪个人学习。我觉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是学真理,谁说得对。我们不唯谁所说,你讲的东西代不代表真理,你越接近真理,对我们受益越大。
那么我们发现一个特点,它(《伤寒杂病论》中方子的药味)基本上在十味药以内,一般来说汤药都在十味以内,很少超过十二味的,那么就算十二味的话,也没超过十二地支,人有几条经络?我们五脏六腑加起来十一,还有一个六脏六腑,就是三焦或心包加进去,刚好是十二。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药过十三,百病不沾”,就是说药物超过十三味方向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广义的来说,超过十三味药会怎么样?你只有十二条经,超过十三味药,它就会重复,它会跑到别的地方去。而我们开药多的是为了加强它或减弱它的某些副作用所以出现的药,所以真正治病的药,遇到疑难重症的时候,一般的药物不会超过那么多的,其他的药物就在不停地重复。
张仲景咋说的?“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可探其理致哉!”他已经告诉你了,你觉得你才高识妙吗?你破译破译我,如果不是,怎么办呢?你就老老实实用我说的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了,因为这些道理是圣人们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傍人事以后,他根据这个情况,整个的天地宇宙气机的运行变化,拟定的模仿这个变化,来治疗我们身体的疾病的方法。因为他认为人体和宇宙是相统一的,人体就是小宇宙,我们常常这么说,这是现代语言,古人不这样说,古人是咋说的?“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立于地而悬命于天,命之曰人。”他用这种语言,我们现在简单,“人就是小宇宙,天地是大宇宙”,不同语言。
各有五行,在《内经》中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但在另外一篇,又讲“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那么“五运阴阳”和“阴阳”一样吗?不一样,五运,有五了,再分阴阳的时候,整个定位、定性全部都有,那我们怎么样去进行破译?六气刚才我给大家举例了一下,六气是“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复生厥阴,这是主气”。客气呢?客气是“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太阴,太阴生少阳,(少阳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复生厥阴)”其实就是少阳和太阴换了一下位置,但是客气每年都不一样,从哪个开始不知道,通过推算才知道,就区别在这里。这些东西在我们历代医家当中都有论述,说运气太深了,有些人穷经皓首也不知道。我进去发现,“哇,这碗水太深了”,但是我转眼一想,我是个大夫,我会用就得了,至于它为什么叫这个,让研究运气的人去看,我是个大夫,实用(就可以了)。
根据五六之学以及中医的这些所有的东西,我把它融会贯通成一个图来(分享)给大家,(将)五六之学(放在一张图里)。这个图非常关键,凝聚了我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的心血,脑子里天天都想这些事,想能不能把法式统一在一块儿?能统一,但是确实五和六之间会有缝隙,我经常这样和学生讲。缝隙在哪里?开药就会发现,临床上越体会就知道。大家看了到没有?大家看过《笑傲江湖》里面的武当的道士把剑圈舞的水泼不进,但是叫我们的令狐冲看了之后呢,他直接点到最核心的地方去了,后面冲虚道长认输了,他说“没人敢往最危险的地方去”,他敢往那边去,因为他看到了破绽就在那里。
五和六中间是有缝隙的,我给大家讲一讲,先说五,从这里开始吧!“东方甲乙木,在人体对应的脏器来说是肝、胆;南方丙丁火,心、小肠;中央戊己土,脾、胃;西方庚辛金,肺、大肠;北方壬癸水,肾、膀胱”。这个没问题吧?这是十天干对了吧?这是五相对的。那么六是什么?厥阴风木,“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马老师,您咋没用客气,用主气?”我们只有研究相对不动的东西作为参照系,我们才能研究变化的东西。我们在初中学物理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定义的?一年四季的主气变不变?不变的,我们先把不变的找出来。“在变化的征象当中找出它不变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叫易学在中医上的应用。那我们看一看,厥阴肝木,厥阴风木,厥阴肝藏的是不是血啊?我们讲少阴君火,君火是不是藏神?太阴脾土,脾藏意我们先不说。我们看肺是不是主气的?主气司呼吸。肾藏精。我们看,这是精、血、神、气,缺啥?——津液。我就想津液往哪里放呢?《内经》的观点是“小肠主津,大肠主液”。有这一条吧!但是在这个大的法式当中,津液在这个位置上,是由元气化成的。大家看这绿色的(字),这就是精、气、神。

(待续)

整      理 | 闫金星

校      对 | 李敏(大)

编      辑 | 关瑞花

审      核 | 关瑞花

马新童中医工作室

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0)

相关推荐

  •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深究三阴三阳的盛衰关系到十二经脉的相表里 三阴三阳,是<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里论述的,把阴和阳各分成"三等":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然后手.足各领三 ...

  •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分别指的是什么?|三阴|阴三阳|六经|少阳|黄帝内经

    阴阳学说,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在<黄帝内经>里,大多数篇章里都有阴阳这个词汇出现.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阴阳,已经有了很多的神秘感,似乎隐隐成为一种遥远的追溯.甚至很多人对内经文字里的& ...

  • 中医思维之五行六经,1

    上篇从"为什么"和"是什么"的角度讲什么是中医思维.很多人不屑一顾,好像中医思维不存在似的.其实,中医思维真的左右了很多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是这种世界 ...

  • 浅谈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及乌梅丸在临床中的运用.ppt

    浅谈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及乌梅丸在临床中的运用.ppt

  • 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阴阳学说,中医理论的基石 阴阳,已经有了很多的神秘感 似乎隐隐成为一种遥远的追溯 甚至很多人对"阴阳" 也不是很容易理解 三阴三阳 不应阴阳 岐伯虽然回答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七:浅谈中医思维(上)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七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七:浅谈中医思维(中)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七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七:浅谈中医思维(下)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七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 ...

  • 浅谈中医思维(三)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三) 我们中医看的是啥,中医不光是看病的,看病是最低的层次,叫做"病脉证并治".在它高一层的境界叫啥?--&quo ...

  • 浅谈中医思维(四)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四) 那么中医的思维是什么东西呢?马老师,你讲得很热闹,讲得好像云山雾绕的--不是,这是我们的理念,大脑的思维飞快的(运转),看病的时 ...

  • 浅谈中医思维(五)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五) 就在我们洋洋得意的时候,她叫我们非常地难堪,你看1月26号来了,说"大夫,吃了你的药,我体温现在42.7℃." ...

  • 浅谈中医思维(六)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六) 第九诊你看,随着时间,大家看到没有?从2月26号.27号一直到3月6号,你看"渴欲饮水,饮水后想解小便,有小便便意,体 ...

  • 浅谈中医思维(七)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七) 我们刚讲了半天古人的这个思维,这个图是我盗了一张图,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反正我觉得他写得挺好的,这个不是原创啊,我觉得他总结的很好 ...

  • 浅谈中医思维(八)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浅谈中医思维 >( 八) 刚刚给大家拿的是完整的病历,我的病历全部都是这样子的,学生完整的记录,真实的记录,为啥我把日期都写在上面,里面没有造假,我治好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