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陵--景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括:陵址的位置风水、陵墓与环境的关系、陵园的平面布局和各种附属建筑物及下宫神道,石像生的雕刻摆放以及装饰等等,无不出自当时的能工巨匠、大师等顶尖人物之手,无不达到当时最完美的境界,可以说都是当时代最伟大的作品。
  唐朝在历史上开建以山为陵的先河,建设规模宏大,而整个陵园建设又是仿照唐长安城规模建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帝陵都是一样的那?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所有地表建筑全部毁坏,极少数陵墙现在还有保存,能够保留到现在的石刻还不到一半,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现在还有多少能够看见,今天我开始系统的对唐陵做以总结,本文所记载的情况基本都是我自己以眼睛看见为准,埋入地下的石刻不在记录之内,至于地下本分,我一个普通人也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只能等待考古部门发布。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跻身到唐朝最有作为的三位皇帝之一,元和十五年(公元821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葬景陵。不过他的陵墓现在却被砸了个稀巴烂,在蒲城的四座帝wang陵中是破坏比较严重的一个,目前神道石像生竟然没有一件是完整的。就算加上其他四门的石刻也很难有完整的。看样子好人难做呀。好皇帝也是难保自己的身后事了。
  南门(朱雀)
  鹊台;景陵鹊台在地里的砖厂旁边,因为常年挖土。目前就剩一个东鹊台依然保存完好,高在4米以上。
  乳台;景陵双乳台以平,目前在石柱前一点痕迹都无。待考?
  神道及石刻;景陵神道早期修路整体向下挖了2-7米之间。如今成了柏油公路,相对两侧神道上的石刻就只能高高的像电线杆子一样挺立在路边土坡上。从景陵现有的情况看,应该是文革时期砸掉的多,目前在景陵南神道竟然没有一件雕刻是完整的,所有翁仲脑袋都被砸掉(几年前东侧有一个完好,已经搬运之博物馆收藏)。去年(16年年底)国家对景陵在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原来倒在地里的翼马,石柱残件又被从新加固维修,从新立了起来,对一些被砸严重的翁仲也立起摆放,对一尊扔在路边的残马也从新放置到原址。
  阙门;双阙保存完好,高在3米以上,土堆巨大,基本保持原状。
  番臣石刻;待考?
  门狮;南门双狮目前仅存西狮,也是被砸的面目全非,东狮不存,待考?
  石碑;大宋新修唐宪宗皇帝庙铭一通,毕沅碑一通,文保碑,界碑,界桩多道。
  下宫;目前景陵下宫已经全部被平为平地,在下宫南首地头立有(大宋新修唐宪宗皇帝庙铭"一通.早期这里曾经挖掘过,原遗址原貌保存良好,考察完毕回填。
  玄宫;景陵玄宫口就在神道中轴线以北的半山梁上,且地势平缓,历史上这里多次被盗。目前地宫口特征明显。寻找相当容易。
  北门(玄武)景陵北门基本完好,所有石刻都在原址加固保护,早期平整土地是对北门的破坏已经难以弥补。在两尊石狮边依然存放着几个早期玄武门的过门石,完整无砸伤。
  阙台;双鹊台均存,因为耕地,阙台面积较小,目前残高在2米以上。西阙明显要比东阙保存完整。
  仗马;今存仗马5匹。整体比较完整有残。部分破坏严重。景陵北门仗马无牵马石人。
  门狮;双狮均存,并且保存完整,
  西门(白虎)
  阙门;双阙保存完好。就在地头边上,高在4米以上。
  门狮;双狮保存完好,立于地里,
  东门(青龙)景陵东门就在村西,目前景陵东门双阙和双狮是景陵保存最完整的。
  阙门;均存,面积巨大。高在5米左右。
  门狮;双狮保存完好,也是景陵里最大最完整的一对。
  角阙;景陵四角阙都完好保存,尤其是西北角最完整,高大如同一座小山。
  东南角阙,就在水泥路边,已经被蚕食的相当单薄,高3米左右,小的如同一破烂的围墙。
  西南角阙,西南角也因种地被挖的不到5米长了。高2米多些,在角阙边修有村民的机房。
  东北角阙,景陵陵墙是以山势修建的,陵墙绕山来到山腰处,早期平整土地,角阙地貌发生很大变化,一般不仔细辨认很难找见,但是角阙比较完整,高在5米以上,面积不是太大。
  西北角阙,西北角阙保存相当完整,与东边山坡形成一对高大的馒头山,阙山上种满柏树,不是仔细观察,很难把它同角阙联系上。
  陵墙;景陵陵墙是以山势修建的,因此并不规矩,基本成多边行,尤其是西北角阙以东方向的陵墙更是斜的厉害,目前景陵的陵墙相对破坏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北门至东门一段最为严重,有的地方两里路都找不见陵墙痕迹,西北角以南有部分完好保存,南门以东残存一些。
  其他;景陵是蒲城唐陵破坏严重的一座陵墓,但是在下宫存有大宋新修唐宪宗皇帝庙铭一通,在碑后有后人题跋一首,这些都难能可贵。距离下宫以北300米左右的地方有大冢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景陵的陪葬墓?待考?
(0)

相关推荐

  •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探秘|北宋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

    离开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已经是接近晚上八点,夏天天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黑,但毕竟是坟地,道不尽的荒凉总让人心中生畏.地图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永熙陵就在不远处,探索的好奇心又占了上风,一个人壮着胆开着车去& ...

  • 西汉帝陵 景帝阳陵

    汉景帝刘启阳陵应该是我真正意义开始行走陕西帝陵的第一站.当时就是看到了群里的灵之舞去唐陵后受到启发而开始的,选择首站去阳陵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离我家比较近.在说我曾经去过阳陵很多次,对路也是相当的 ...

  • 唐朝帝陵 唐宪宗 景陵

    唐宪宗李纯这个皇帝当的真不容易呀,自幼遭遇战乱,家庭关系也很有些混乱,没有什么人帮他,但是他还是阴错阳差的依靠宦官的拥立和发动宫廷政变而迅速取得了最高权力,当上了一代帝王.他一登基没有先享受安乐,首先 ...

  • 大唐帝陵--献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 ...

  • 大唐帝陵--昭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括 ...

  • 大唐帝陵--乾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定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 ...

  • 大唐帝陵--桥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泰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

  • 大唐帝陵--建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