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身体才康健


过去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无疑就是“你吃了吗?”这句不像问候语的问候语,最初反映的是人们在历经艰难岁月时相互之间一种实实在在的关切,而进一步讲,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相互提醒,为什么这么说呢?脾胃功能好则身体健康,能吃能喝,吃嘛嘛香!

在中医里,因脾、胃表里相关,功能联系密切,所以往往“脾胃”并称,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本”,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吃不下喝不下,就会引发很多种疾病。人吃五谷杂粮,一日三餐,胃与外界直接接触,食物凉了、热了、硬了、味道太刺激等,多少会影响脾胃功能。传统医学讲五脏位置,心肺位于上,肝肾居于下,脾胃在中间。脾胃就像交通警察一样,保证人体气血流通畅达,五脏六腑相互监督。脾胃失职,交通就乱了,这儿堵,那儿空,人就生病了。传统医学文化中极其重视脾胃功能,所以对脾胃特别照顾,治疗任何病症都顾护脾胃。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医认为,脾胃位于中焦,为后天之本,在五行当中属土。脾与土的功能很相似,主承载受纳,主运化生长。当自然界中土壤松软不僵化,能够被充分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地上的植物就能够正常健康生长。一般种过农作物的都知道在播种或施肥前一定要先松土,要不然庄稼就长得不好,这个对于出生于农村的我深有体会。脾胃其实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要定时适量的松土施肥浇水,否则种出来的庄稼不是发育不良就是萎黄了没有生机。我观察到,今时有不少大人都认为,养孩子,就要让孩子吃的好。 事实上,小儿天生脾胃虚弱,很容易受损。现在家长多怕小孩吃不饱,所以就“拼命”的喂,特别是肉食,以为多吃点,能长得快点,能长高点,殊不知,这样下去对于本就虚弱的小儿脾胃,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吃的好不如脾胃好!若吃的再好,但脾胃不好,化生不了气血,孩子仍然会面黄肌瘦。反之,若先调理好脾胃,即使吃的不好,孩子也一样茁壮成长。现代营养学关注的是吃的好,而中医关注的是脾胃好。脾胃为本,营养为标。关注营养,远不如关注脾胃,治本才是正法!

我在临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这些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现在的人为什么脾胃病这么多?一个跟我们饮食习惯不规律有关,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肝气郁结有关。长期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太旺,势必会“木旺乘土”。这种关系就像你一直在用个榔头狠狠敲打桌子,榔头是憋在身体里的情绪,脾胃是桌子,表现在身体上的症状就是时不时会想呕吐,恶心,反胃酸,打嗝,容易胀满等。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凡是能经常情绪好的人,往往肠胃的消化能力强,从而起到调理脾胃的效果。故而,好心情不但能养脾,还能让人健康无病。不管罹患何种疾病,不管遭受什么样的病痛折磨,一定要让自己心情好起来。因为好心情有助于早日康复。况且,好心情也是一天,坏脾气也是一天,何不快乐起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