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合散文】乞巧七夕

(0)

相关推荐

  • 【乞巧节】相约七夕

      相约七夕 作者:潘姝苗 图/络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女儿节.晴朗的夏夜,星汉闪耀,横贯南北,一对星星隔河相望,那就是织女星与牛郎星. 七夕乞巧源于汉代,<西京杂记>有"汉彩 ...

  • 【大荔故事】王凌琴:七夕月下拜织女

    七夕月下拜织女 文/王凌琴 巧丫丫,乞巧来,桃儿罢,枣儿吃, 年年有个七月七. 泡巧芽,端清水,请下七姐洗白手. 蒸花馍,摘瓜果,请下七姐来教我. 一碗茶,两碗茶,请下七姐洗白牙. 一碗油,两碗油,请 ...

  • 清宫过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传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在七夕当日有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陈设瓜果乞巧的习俗.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传统习俗又增添了看天河.祭织女.拜牛郎,祈求牛郎织女赐予富贵等内容,并 ...

  • 七夕,不论贫富,4种“巧食”一定要吃,寓意心灵手巧,生活甜蜜

    "又是一年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时在七夕的这天,女人们都会拜祭七姐织女.乞求让自己有双巧手,拥有娴熟的刺绣技艺.今天的七夕节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浪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巧娘”王小侠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巧娘"王小侠 原创/周纪合 2018年四至六月份,陕西省艺术馆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大荔县文化馆,举办了系列巧娘技艺提高班,有 ...

  • 诵读:【周纪合散文】老梅经霜终芬芳(下) ——忆苦难的母亲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老梅经霜终芬芳(下) --忆苦难的母亲 儿维友口述  孙纪合执笔 (四) 父亲的去世,犹如天塌了一般.时年母亲才二十八岁,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如何抚育 ...

  • 诵读:【周纪合散文】老梅经霜终芬芳(上) ——忆苦难的母亲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老梅经霜终芬芳(上) --忆苦难的母亲 儿维友口述  孙纪合执笔 纷纷扬扬的大雪,把世界妆扮得玉雕粉琢.院内的腊梅花儿迎着凛冽的寒风怒放,一阵阵清香扑鼻而 ...

  • 诵读:【周纪合散文】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原创/周纪合 纵观历史,最年轻的太皇太后是大荔县朝邑镇上官村的上官风儿.她六岁当上皇后,十五岁时更不可思议地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太 ...

  • 【周纪合散文】父亲送我上卫校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父亲送我上卫校 原创/周纪合 现在,每到开学时候,高校的门口就停满了各种小轿车,家长们给已经成年的孩子提箱子.背被子.铺床铺,爱子之情溢于言表,每看到这些 ...

  • 【周纪合散文】“老婆婶”小记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老婆婶"小记 原创/周纪合 我说的"老婆婶"不是头绾发髻.走路袅袅婷婷的女子,而是个紫红脸庞.五大三粗的男子汉了 ...

  • 诵读:【周纪合散文】树殇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树  殇 原创/周纪合 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亲扫墓,发现坟旁已经长了30多年的龙柏被烧荒人烧得焦黑,只有北边一枝有少许绿意,我想这次柏树恐怕是难逃厄运了.前几 ...

  • 【王凌琴 周纪合散文】同州城里的“乔家大院”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同州城里的"乔家大院" 原创/王凌琴   周纪合 黄河呼啸北来,划开秦晋两省,河东为晋,河西为秦. 晋地多山地丘陵,人们生活苦焦,生存 ...

  • 【周纪合散文】外婆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外 婆 原创/周纪合 外婆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每当看见窗沿上的陶罐,我就会想起外婆. 外婆祖籍汉中,因早年外祖父在汉中经商成婚,于是迈动三寸金莲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