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轶事| 印章款识里的“朋友圈”
相关推荐
-
学术 |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上)——韩天衡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上) 韩天衡 一.一个长时期被忽视的印学课题 自明代中叶以降,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齐驱并驾的,倘使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儿,那么, ...
-
印文篆刻与边款款识穿越了150年!奚冈先...
印文篆刻与边款款识穿越了150年! 奚冈先生由于是自用印的缘由,故没有留有边款,但篆刻大家丁辅之于1925年秋天考证此印为奚冈自用印并向朋友同行出示显摆,赵叔孺"拜观"后就用刀把这 ...
-
“五磨五刻”的齐白石
引言:如果把印章的印面比作红花的话,那么边款就相当于是绿叶.一方印章如果没有边款,就像一朵红花没有绿叶相衬,自然是美中不足.我看一个人的印,喜欢先看他的边款,我会仔细看他的字刻得是否美观,章法安排得是 ...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
篆刻艺术四十多年来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文汇报记者 李纯一 . 韩天衡四岁写字.六岁刻印,在方寸之间徜徉近八十年.他对篆刻艺术的感知.他在作品之外的心声,日前具化为一场展览,呈 ...
-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3班流派印临摹结课展
2020.4.13-2020.6.18 前言 流派印是明清时期,中国文人在文人印基础上,改革创新继往开来的印学体系,也是当今篆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由于篆刻构成的复杂因素,流派印留给当下面貌可谓 ...
-
方寸之间有大美 陈俊珺
. 方寸之间有大美 解放日报记者 陈俊珺 . 近日,"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印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包含着印章.印谱.印材等多个方面. 本次展 ...
-
王羲之有自己的印章吗?他会篆刻吗?兰亭序上面的印章
2018-02-06 10:47·学点儿书画 小编按: 我们都知道流传至今的很多书法绘画作品,上面都盖有红色的印章,这个印章,也就是我们说的篆刻! 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上面那么多印章,有没有王羲之的呢 ...
-
学林轶事|严以治学 笔耕不辍——历史学家蔡美彪的学术贡献与治学
蔡美彪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立传的历史学家.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蒙古学奖"以及"全国离退休先 ...
-
学林轶事| 王阳明的至圣之道
成就圣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自孔子以来最为坚定的信仰.虽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也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
-
学林轶事| 寻常人家有清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学林轶事 | 从“诗话”说开去
日前在小区里散步,有邻居突然问我,"诗话"是什么?能不能给简单介绍一下?我问他,为何对此感兴趣?他说,孙女大学读的理科,现在毕业了,突然说喜欢古典诗词,想考文科研究生.但毕竟她没有 ...
-
学林轶事| 追随龚书铎先生问学记
[核心提示]在当代中国,凡读过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对龚书铎的名字不会太感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多数同学上课使用的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教材是由龚书铎等人编写的:二是在任课老师开列 ...
-
学林轶事| 《吕氏春秋》题旨新解
"春秋"一词,本是年.岁之意.古人认为春是萌发生长的季节,秋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春秋连称就代表一年或一岁,后人便把它引申为编年体史书的称谓.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中说:&q ...
-
学林轶事| 叶嘉莹的文学生命之源
叶嘉莹是当代知名的汉学家,她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研究,旧学新知熔于一炉,别开生面,独辟新境.就学者而论,足称泰斗:就诗人而言,亦允推大家.叶嘉莹自开户牖,走出了古典才女之小我,获得了心灵的突围.她在 ...
-
学林轶事|“南中泰斗”方国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学林轶事| 唐代轮台何处觅
唐代轮台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交通的枢纽和冲要.流传至今的岑参边塞诗对轮台的地理位置.物候等有生动描写,其中<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云:"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