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安靠冠名】动力电池智能化生产是趋势!苏州安靠“联姻”上海自仪院抢先布局

摘要:智能化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不少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 而苏州安靠就是其中一家。

当前,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对动力电池提出了高安全性、高一致性、高合格率和低成本制造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化生产是必然趋势

因此,动力电池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电池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信息化管理,减少用工成本,才能满足当前市场更高品质的需求。而眼下,能够完满符合上述的解决途径,就是进行智能化生产。

以实施MES为例。动力电池生产制作过程中对原材料重量、数量、温度等信息的管控,通过系统控制,可以更好地缩减备料周期,进而缩短生产周期。

另一方面,MES系统还可以实现电池性能数据的自动采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人工误差,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加之新能源领域是十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智能化生产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在此情况下,不少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 而苏州安靠就是其中一家。

迎智能之风,携手上海自仪院打造工业互联网新项目

苏州安靠成立于2014年12月,专注于圆柱形锂电源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系新能源锂电源系统集成商、供应商。

发展至今,凭借丰厚的技术积淀,苏州安靠在技术上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其拥有20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

目前公司开发的32系列圆柱电池,采用全极耳设计,电源系统除了拥有高安全可靠性和长循环寿命之外,还更具有性价比,结合插拔式晶体格串并联技术,将逐步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电池组发热及安全可靠性等难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苏州安靠的软连接晶格串并联核心专利技术属全球独创,且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车、船、储能等领域。

截至目前,苏州安靠已完成近13万台(套)锂电源系统配套服务,装机的圆柱电池超6亿支,总能量达6GWh。

作为圆柱电池的明星企业,苏州安靠在智能制造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月22日,苏州安靠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自仪院)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本次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工业互联网新项目。

签约之后,上海自仪院将协助苏州安靠打造智能绿色工厂,为其提供降本、降耗、提质、增效的自动化生产方案。

本次苏州安靠与上海自仪院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

据悉,上海自仪院原是国家机械工业部直属科研机构,现转制为国有股份制高科技型企业,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测试服务和推广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60多年间,上海自仪院建立起了专业门类齐全的研究与试验基地,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电动(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第一代工业控制机产品(DJK系列),完成了许多项填补当时国内空白的自动化仪表产品的攻关任务。

同时,上海自仪院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制造研究及应用实践单位之一,工信部第一批认定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智能工厂(车间)顶层方案设计、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究、智能制造装备及产品的研制、智能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方面展开工作,上海自仪院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核心能力,为包括电站、冶金、石化、环保、食品、航天等众多领域提供了提供优质工业智能化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在上海自仪院的助力下,苏州安靠的智能绿色工厂,将有望实现快速落地。

另一方面,苏州安靠进行智能化生产之后,其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将实现腾飞。

关乎这一点,苏州安靠方面也给出了明确表示:“本次合作将促进苏州安靠动力电池领域的智能制造水平大幅度提升,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不过,早在和上海自仪院合作之前,苏州安靠就已经在智能制造上暗暗发力了。

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此前参观苏州安靠生产车间时发现,很多生产工段已经运用上了自动化的设备进行生产。而进行自动化生产之后,仅需几名人工参与,就能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操控了。

值得一说的是,苏州安靠相关负责人透露,苏州安靠车间现使用的自动化设备,均为自主研发。

综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苏州安靠拥有智能制造“利器”在手,在今后的发展中,其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