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琪散文《海我的惆怅》

《海我的惆怅》

海阔天蓝

望霞明

万重叠翠

映碧琉璃

西子画楼

一抹西夕

荡晚烟

送春归

记旧日

付与白鸥盟誓

往事任凭传

须言道

无端又添新愁

怕相逢

笑我醉

怎忍见

对镜

云鬓易起

我喜欢海,尤喜海天一色的迷人画面。站在海岸,感受着随浪而来的无畏,傍晚时分在晚霞的衬托下,天边的那一抹灿烂的红,更加引你遐想。

宋代的苏轼在《题西林壁》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在你为“秋水共长天一色”沉醉之时若再静观,便会发现海底万千叠翠,自下而上,争先恐后探出头来,迎向了新的世界。

晚霞隐落时,余光倾洒而出,粼粼千般,纵是如此却依旧笑中隐含黯然。我知道那是我心中最深的悸动。总是在温存时不觉间流露出愁怅,可若换成了他人,我想这份愁怅便会在此刻隐匿起来。

而我不喜的却恰是这一份隐匿,此刻如若隐匿便如同等待,成了对遥遥无期的承诺与最后的挣扎,相逢之日的矛盾,也许是最后的倔强。每一个沉醉其中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不便细说,听者自然也无暇关注。

若我能有大海般的魅力该有多好,浩瀚无际,碧影琉璃,总能在每一个魂断人的心中,留下美好,治愈他们心中的伤痕。

此刻,黑暗笼罩,海面泛起涟漪,亦如我心中的波动,不知从何而起,落向何方。我的心,随海的波动荡漾,本是赏景,却成了对自我的反省。

海的魅力,在于它如宝石般的蓝,人的高雅,在于永无止境的思想,尤其是面对天高海阔,思想更是无限延伸,一切的卑微小事,在它面前都无足轻重。

旧日中一切的烦忧被海浪冲洗,此刻的灵魂,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

2021.5. 15 沈子琪写于养拙堂

(0)

相关推荐

  • 他是晚晴海派六十家之一,擅画花卉、山水、人物,皆佳妙,尤精仕女

    沈心海(1855-1941),江苏崇明人(今上海市崇明人).原名涵,又名兆涵,钱慧安入室弟子,擅画花卉.山水.人物,皆佳妙,尤精仕女. 沈心海 <有余吉庆> 立轴 纸本 辛酉(1921年) ...

  • 沈子琪散文《仰望星河,坐等星空》

    看,星空在逆转,围绕在我周身的星河啊!好似要诉尽千古万般波澜,幽暗着明亮着,让思绪暗暗生长,在一呼一吸间荡进这万丈星河. 此时的风将寒冷送到我面前,我将它拥入怀中,奢求般的将它温暖,可终是扑了个空.垂 ...

  • 沈子琪散文《小满时节万物盛滋》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纷扰俗事已成尘,布谷声声夏日新.不尽往事如流水,静看万物幽幽. 春已归,夏已还,我从深春的窗,遥望至今,院中青翠已深,一林萧碧随春已落尽,随夏而又生.一池碧清,一条古巷,贯穿了 ...

  • 沈子琪散文《痴人梦中语,夜雨风中停》

    幕帘低垂,春日暖雨 雨等风的合鸣,我望云的缠绵,渴望星光的灿烂,亦渴望月光的挥洒. 只可惜,这花梢,终是因这场雨而误了绽放,如有星月合奏,不知又会是何种景色. 我本不愿去想,奈何这细雨太过顽皮,不但洒 ...

  • 沈子琪散文《与你初见,轻梦如白莲》

    若有心,天涯咫尺,若无缘,咫尺天涯. 悠悠岁月不曾停歇,可叹几度梦回,却不知是心中的韶华难却,还是人们对执念,一往情深. 雨后,温润的气息使人欣喜,青石为路,风过后便已干了七分,可坑洼处亦有积水,走在 ...

  • 沈子琪散文《风雨中我看见竹子的力量》

    在冷热交替,往复毫无规律可言的初春,早晨的风将为生活奔赴的人儿吹的狼狈不堪,像庭院中挺立的树木花草,有竹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者,自然免不了如花草随风摇摆的动者. 这能定住的人和物,抬眼所看到的风景却从 ...

  • 沈子琪散文《夏至 月悬在天涯,何处是我家》

    待久了,心也想放飞. 一个人,走在灯火阑珊的城,走在繁华如故的街,迎着风,映着月.... 路过市井闹市,喧嚣不绝于耳,此时愈发轻松自在,不再拘泥于那清风伏案,水墨馨香. 一路走来观盛景,品盛世,此刻的 ...

  • 沈子琪散文《春归路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今年的春,受气候的影响,似乎来的格外的早,又恰恰特别的迟,我也只好从这场绵延不绝的雨中,感受到一丝它的气息. 眼前的穿林打叶之声,似乎成了它又一次到来的预兆,可这预兆是如此的不可捉摸,我从芭蕉叶上,仿 ...

  • 沈子琪散文《觅得竹林归隐处,一生顷刻半盏茶》

    远方的思念,青山绿水,半月伴随萧碧轻曳,雾满山岚,品半盏青茶. 深山处,萧萧竹林,孤僻静默,幽谷清香,此世间萧然尘世之外,足矣! 觅得一片竹林,可在山涧,可在溪边,若有一草庐隐而居之,则更是逍遥.草庐 ...

  • 沈子琪散文《岁月与你同行》

    #文化拜大年# "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如此魔幻的2020真的过去了?李贺的这四句诗倒是极为契合这一年的心境:见过了太多生死,便愈发珍惜每一个当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