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功力看走路就能知道,你相信吗?

推荐阅读:沉香是一种中药,还可以升阳气(沉香的分类总结)

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而且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何?

因为大家都吧精力放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师学的等等上了。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改变,甚至同门师兄弟中几十年後拳路也会略有不同,但原理心法不会改变。

至於真传不真传的问题,在以前学艺的过程中师父会因学生的状况调整教学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套路流传的原因,以陈氏来说,流传的老架打起来近於杨式太极拳的味道,而发劲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至於缠丝劲的圈则在腰,所以弹劲难出来,其因是杨式流传出去的较早较广,修改成接近杨式的动作也较好练,而压箱的功夫也不易外传,除了少数的入室亲近弟子外则不外传。

过去的师父多以教学为生计多少都会留几手,如果留在师父的身边不够久是很难学到上乘功夫的,有些以为拳式学完了练练推手就可以,那就太天真了。因此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成为名师,而他的学生也理所当然的又成了名师,至於拳艺的部份也就理所当然的一代少於一代,因此就成了现在的太极形而已。

练功时总会碰到一些人好奇来问练的是什么,一般很少看过太极拳发弹抖劲,所以看的人总觉得像太极拳,太极拳小架,可是又好像不是,甚至有人会直接认为这不是太极拳,最後都会问一句话:为什么没有看过这种太极拳,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慢慢的太极拳,我只是笑笑,不予置评,我说:这没什么,练就会,真功夫的人多的是,一山自有一山高。

遇到过很多内外拳术功夫不错的武术界朋友们大家曾相互切磋,各家有各家之所长,传承其优点,当然也有些是光有空架子,倚老卖老的。我常说练功像赚钱一样,还是得靠自己去练才能累积功力,用说的,是出不了功夫的。以前小时候恩师常对我说:你的拳头怎么那么忙(意思是怎么老是常打架呢),等到有一天你的拳头不再那么忙时,功夫才能算得上还可以,太极拳。这个意思後来才明白,因为功夫不须要卖弄,但也不能流於花拳绣腿,真正须要用的时候还是要能用的出来,练功夫先要对自己诚实,一点一滴的累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对自己的一百分,如果自己都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话,如何练出功夫来呢?

很多人用说的很厉害,不论其功力如何,这样的人,我都只想问一个问题,你练功的时间多,还是说功夫的时间多,一天练多久,一星期练几次,如此便能知道其如何。我的两位恩师到老还是每天老老实实的练功,小时候曾问过恩师一个笨问题:师父你的功夫我都打不嬴你了,为什么你还是每天都练完全的功,恩师拍了拍我的头,说:傻孩子功夫你只能算是入门而已,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如果不老老实实练功的话,再好的功夫也会变成花拳绣腿,以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年轻靠身体,老了就得靠功夫”的道理。

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

一是用的方面,有一次遇到一群小混混仗着人多,不怀好意、口出恶言,可是他们却没想到我竟会先动手,他们自己先被吓了一跳,动起手来他们却反而吃亏,事後停手,对方说:我们都已经够恶了,你却比我们还凶。听起来真是哭笑不得,後来对方问我用的是什么功夫,我说这是太极拳,对方直接回了我一句:骗人,太极拳都是慢慢的。真是不知该如何回答,要解释起来可真就是说来话长了,这是一般人对太极拳的错觉。太极拳是能快能慢的,试想若对“慢是练什么,慢在哪里,快练什么,快在哪里,要怎么练”这些都不知道,实战如何用,比手划脚时会拳不像拳,这是大家应该省思的问题。

另一个层面则是练法的问题,很多人问,站桩要不要练,那么多练法对不对,都对,也都要练,但是要先在拳架里头练。因为拳架是活的,站桩是死的,拳架练不好,拳绝对用不出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任何的心法口诀都要在拳架中练出来,若拳架中练不出来,那要如何练出功夫呢?这是不是又是很简单的道理,如太极拳八法,在拳架中都有,如果拿出来单练的话,也很难练出效果,知道心法口诀没有用,没有师父的口传心授的话很容易走偏方向。以前恩师光教一个揉法,就纠正了近一年才真正进入了身体里,我常鼓励学生天天来练功,为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练到身体里,而不是只有比招式而已。我的师父都老老实实的天天练功,何况是我,更何况是我的学生。以前恩师说:现在你自己练功练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练给我看,我能体会恩师的用意,在师父的身边要把功夫练扎实了,以後就不容易走偏掉。很多人以为用几个月的时间拳架学完就是打太极,推来推去就是推手,这是练法不切实际的认知,很多人听人说,练一些以讹传讹的东西,以至流於比手划脚,功夫还是要老老实实练比较实际。

交易担保 物境生活 点击图片了解睡眠香可直接购买 小程序

太极拳在一趟拳势当中不是要每一招都发劲,在不发劲的式子中,要有暗劲,这是力在骨子里,如此才能绵绵不绝。一趟拳路过程中,展现在身体外的动能要有如大海波浪般,一波接一波的能量,虽然柔却蕴含力量,如此才是太极拳该有的表现。

杨式老架子中如要发劲的话,用的则是最难练的甩劲为多,还有松沉劲,绵劲,然而到底是那一种劲好用呢?其实那一种劲都好,但是每一种劲都要练,这样才不会走偏掉,以前学艺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一步一步的学习,从没有什么速成,也不会去想有没有较简单,轻松,易练的功法这种念头,所以一路下来,该练的都练了,该学会的也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都学会了,当然这得感谢恩师毫无保留的传授。

对於在拳架中到底要不要发劲才对,其实都对,但是不发明劲就得要有绵劲,绵劲指的是;要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绵绵不绝,看似温和却内含能量,绵劲在拳架上要由跨裆的圆,慢慢的上传到手,在拳势上的表现会有开展延伸的感觉,而不是那种自我陶醉的乱摆动和摇恍,很多人,连一些所谓的名师也都有这个毛病,要不然就是重心沉不下去,这是松沉度不精的关系,有这些毛病的话,也就只能练松柔劲而已了,另外在实战当中有时可以发劲,但有些时候不能发劲,发劲这个东西就好像是身上带著武器一样,有时会派不上用场,例如像是人多的时候,如果二个人以内还可以,但如果4~5个人以上的话就不好用了, (这是本人多年来的经验),或是对方来的快,来的又贴身的时候,就不适合用,这时候就要用到缠丝劲(拧劲),缠丝劲如果没有空间跟时间弹出来时,就会用到缠丝劲的摔法,在拳架中很多式子都可以在近身时使用摔法,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为什么不知道怎么用呢?还不是练的人看远不看近,老想著一步登天。

说到这个摔法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以前有个小伙子,二十来岁,自称什么家传的什么拳术,常常的找人挑战,什么截拳道,空手道,国术等等…。他都挑战过,看到我在练拳,来问我发劲的问题,我说两个字'松沉',他不太信相,我说那就来试试看,玩两手,他说;他不敢,他看过我发劲的劲道,我说没关系,如果没把力道控制好,伤到你的话,那功夫算是白练了,後来动上了手,他的动作已经停了,我以为他要停手了,怎知我的手刚撤,他又一拳打过来,闪避不及,一拳从我的眼皮划过,而当他的拳划过的同时他也摔出去了,他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打到我,而我却可以同时的将他摔出去,我说;要不是以为你要停手了,你的拳,还是只会在你自己的身上打转而已,而用的手法就是缠丝摔法,另一方面用的是胆量,知道闪不了就让对方的拳用擦过去的减低损伤,同时也要进入对方的空隙中,自然拳就不会白捱了。

在拳架中如;摆莲腿,当头炮,旋风脚,运手,云手,搬拦捶,倒穿肘,倒撵猴等等…。。甚至左,右掤都可以用摔法,其重点在於自己身上的三个力点要实而已,没什么,所有的细节练对了自然就会了。至於各种劲道,我的看法是:缺一的话,表示你有很多的细节没有做好,也没有做到,才会出不了劲,而且对强健身体方面也很有限。

另外发劲对气力的训练,丹气运行与强化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透过内劲的节节贯串由脚而尾闾,脊椎,肩,肘,手,然後中定,气归丹田,上三阳之筋气由阳蹻脉下沉至涌泉穴,对此有利筋脉的疏通,每发一次劲就运行一次大周天循环,这是发劲的好处之一,对於实战的应用则是意念上的一个松沉,一个开合,劲就可以发出去了,而且在筋脉中透过内劲的扩张延展,筋脉,血管,肌肉的弹性则是越来越好,骨头的密度则是相对的增加,学生中有人练拳两年增加了5~6公斤,但是外形,腰围,却反而变瘦了,另一个作用则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周天循环达到去无存精的效用,将体内不好的杂质,秽气排出体外,这样气力会增加,体力也会相对的增长,不能像有些练太极或是其他武术,气功的那些人一样,说自己练的多好,气到那里等等......可是体力,气力都不行,走路时亦看不到腿的抓劲,一个人的功力光看走路就能知道其功力的深浅。

关於太极拳到底要不要练发劲才对,其实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入门时练慢,不能发劲,当然也不会发劲,待蓄劲要进入中级程度时就要开始练发劲,发劲练不出来的原因是松沉不得法,所以蓄不了劲,等到发劲练出了点眉目以後又要回过头来练不发劲,之後再练绵劲,如此重覆循环练习才能对自己的劲控制自如,练拳或应用时才能随心所欲舍已从人,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如此才不会局限在某一领域中而已,拳艺也才能日益精进。

很多人练了几年功,功夫不怎样,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是越来越了得,说起各种拳术,历史典故,名人大师等如数家珍,说三道四评论功夫等头头是道,可是练起功来......却只有,也只能比手划脚而已。

(0)

相关推荐

  • 我练太极拳是如何从零开始逐渐提高的(一)

    我开始学拳,跟所有的爱好者一样,都是从最初的套路练起的,那时候刚刚学拳,对太极拳也是懵懂,不知道具体该咋练习,只能是别人咋教,我咋练,当时学的是陈氏竞赛套路五十六式,那时候练的非常吃苦,每天练习六七个 ...

  • 你的运势怎么样,看走路姿势就知道!

    对我们来说,走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你知道吗,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和运势,都藏在他的走相里了.相学中, 走相是看人运势重要的一环,判断人的一生,必然离不开走姿.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见的走姿,都对 ...

  • 腦部有病變 看走路的步態可知|健康2.0

    走路對一般人而言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們可以毫不思索的說走就走,說停就停.其實走路必須靠我們神經系統與骨骼肌肉系統密切配合才行,我們要能直立並抵抗重力必須要先能平衡,進而有規律的踏步,還要隨著周遭環 ...

  • SUV买前必读:一辆优秀SUV八成功力看底盘

    航空军事圈里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只要推力大,板砖也能飞上天"被军事爱好者们用来表达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发动机的素质对于汽车同样重要,但是对于更细分的SUV领域,发动机的重要性就要 ...

  • 一个人寿命长不长看“走路”就知道?有道理

    健康播报机:走路是我们的本能,从我们生下来第一次走路开始,到后来走路成为习惯之后,很少会注意自己的行走.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走路是世上最好的运动".每天坚持适当的走路运动,对身体 ...

  • 看走路能知道长寿否

    寿命长不长,看走路能知道长寿的人,走路会有什么"特性" 麻强娱乐     2021-01-18 09:49走路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每天都会需要行走,现在还有行走的这个运动,每天走走路 ...

  • 夫妻之间能不能走到白头,看一看走路时的样子,便清清楚楚

    爱情有时候就像是一盏照亮黑暗的明灯,不管你是承认也好还是否认也好,它都能够驱散人内心的黑暗,给那些内心寂寥的人送去别样的温暖. 只是,爱情也是一个具有不确定因素的事情. 人们总说,恋爱时期有人会分手, ...

  •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看“走路”就能知道?仔细想想似乎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看"走路"就能知道?仔细想想似乎是这个道理 走路,在生活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普通到基本上没有人来关注,因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过,这件普 ...

  • 寿命长短,看走路也能明白

    凤美说健康 百家号 寿命长短,看走路就能明白,寿命短的人,走路往往有5个共性 发布时间:2021-09-14 16:25:57 任何健康的人都能走路,研究发现,走路的人通常拥有更健康的体格,他们每天步 ...

  • 一个人是否长寿,看走路就能知?提醒:比起这个,这4点更重要

    从我们掌握了走路技能之后,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离不开"它". 一个小小的迈步,却需要下肢肌肉.骨骼.神经的完美配合,你几秒钟的动作是大脑反应的结果. 最近有传言称:走路和寿命有关,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