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9: 唐诗

原创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中国诗的演变

所谓中国的“中世纪”,是从南朝齐(公元479年)至明朝(约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明代的中叶),前后也是一千年余。木心认为,中国的中世纪,正好是中国文化大放光明的时期,在这一千年间,中国文化放尽了光芒,享尽了繁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最好的时期。

中国,可说是诗的泱泱大国。木心说,从未有一个国度,诗的质量如此之高,歌德羡慕极了,陶诗翻译成法文,法国人也直道伟大。真能体会中国诗的好,只有中国人。

中国诗的演变,初期是变化古诗为近体诗,古诗格律不森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较自由。从南朝的宋、齐、梁、陈,开始格律化了,格律到唐朝盛极。竟然直到“五四”,都在这格律中。说到诗,即问五言七言,是绝是律。木心认为,这有利有弊。所谓“艺术成长于格律,死亡于自由”。格律发展到饱和点、顶点,自会淘汰、求变。

中国诗的演变,脉络清晰,既是连贯呼应的,又是段落分明的。木心比喻,唐诗宋词,有一种精神上的亲戚关系。唐是盛装,宋是便衣,元是裤衩背心。拿食物来比,唐诗是鸡鸭蹄膀,宋词是热炒冷盆,元曲是路边小摊的豆腐脑、脆麻花。

木心感叹:中国诗的衰亡是正常的、命该的、必然的。盛过了,不可能盛之又盛。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从整体上来观照,中国不再是文化大国,是宿命的,不必怨天尤人。所谓希望,只在于反常、异数。

到近代,又冷不丁出了天才,是时代埋没不了曹雪芹,因为他的天才比时代大,他的艺术的寿命比时代的寿命长。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写于唐宋元明之后的呀,文学的黄金时代早就过完了,可是时代压不死他。他之后,又茫茫然一派残山剩水,即使出现几个文学精英分子,但他们的天才比他们的时代小,小太多了。期待时代转变,不如期待天才。

沈约之后,格律诗成熟,此前曹家、建安七子,功不可没。所谓诗的古体,从《诗经》下来,都是四言为主,不事对仗,较口语化。曹写短句,不靠对仗。五言大兴后,渐由散漫趋向工整,由质朴进入雕琢。诗,开始讲究字面上的美丽,引出唐诗。木心说,诗的新韵律所以创立,主要因为梵文在发音方法上影响了中国,其发音比中国语言精密。后定平、上、去、入四声法,过去中国对诗的韵律并不多加分析,之后,讲究了。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生于公元441年,幼贫苦,笃志好学,研通群籍。初仕宋,为尚书度支郎,入齐为步兵校尉、管书记,侍太子,又曾出为东阳太守,此时已经成了一代宗师了。当时沈约作《四声谱》,谢朓、王融赞和,以身作则,倡言为诗必须讲究四声,否则不作谐和论,世称永明体(齐武帝年号)。永明体,四声法,将每个字纳入声部,俨然诗韵的“宪法”,后人说某诗出韵,即否定的意思,其实束缚了后世诗人的手脚。木心的看法是,古人协韵是天然自成,到了沈约他们,用理性来分析,其实便宜了二流三流角色。对一流诗人,实在没有必要。纵观中国诗传统,有太多的诗人一生为了押韵,成了匠人,相互赞赏,以为不得了,这是很滑稽的。总之,沈约做过了头,形式完整,诗意僵化了。

梁有《昭明文选》。萧家三子,父萧衍,共四人(萧衍、萧统、萧纲、萧绎),为唐诗的黄金时代奠定基础。隋炀帝杨广好文学,诗集有五十五卷,木心说,其中“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真是好诗句,宋秦观知其好,借用在自己的词中,减一字,“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确实更好。《木兰辞》亦为此时期的作品,艺术价值高于当时一切诗歌之上。

唐文学是“经济起飞”后的“文化起飞”吗?木心以为没有必然性。李世民以诗取官,执政者是内行,通诗,擅书法,武则天也通文学,这是第一原因。出了一大批天才,是第二原因。《全唐诗》,凡九百卷,入录的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诗的总数是四万二千八百余首,时间跨度三百年。而从《诗经》到隋朝,一千多年间,诗的总数只及唐诗几分之一!

初唐四杰

初唐诗人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四杰”。其实魏徵倒是初唐正宗第一诗人。陈子昂呢,是唱唐代文学宣叙调的男高音、领唱者。此外是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张若虚,都是初唐的诗人代表。

初唐四杰中木心认为王勃才是大天才,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生于大约公元649年,神童,六岁能文词,九岁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之误。未及冠,才名扬闻京邑,授朝散郎,客于沛王府。二十七岁时往交趾省父,渡南海,溺亡。著有诗文集约三十卷。木心以为,初唐四杰中,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六朝旧习,无甚独创性,王勃无疑是冠军。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上来就是布景,壮阔,有气派;到颈联“海内”句,十足男子气,阳刚,是唐诗中少有的阳气。

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又如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末一句最好。字很轻,景很大。

四杰之后,陈子昂(约661—702),独树一帜。木心对陈子昂情有独钟。认为陈子昂的性格、品质,是魏晋风度的精神苗裔,真像一位男高音,先引吭高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与杜甫

李白飘逸清骏,天马行空,怒涛回浪。杜甫沉稳庄肃,永夜角声,中天月色。木心评论,历史就是命运,安史之乱使得唐诗浪漫主义的全盛期过去了,完成了,李白是浪漫主义全盛期的代表,开始退场,杜甫的天性本是沉郁的,悲剧性的,正合适写忧伤离乱。如果杜甫一生富贵、繁华安乐,他的诗才发挥不到这样高。例如:他晚年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近乎钢琴协奏曲,有贝多芬、勃拉姆斯风范。杜甫功力极深,请特别注意他的联句,对仗工整,感觉不出用力,而且无懈可击。

木心说,杜甫晚年作品,总令我想起贝多芬。李白才气太盛,差点被才害死。读李白,好像世上真有浪漫主义这么一回事。唐人比西方人还浪漫。歌德说,各时代的特征都是浪漫主义。我说,青年人会向往各种主义,但要他们自己提出主义,只能是浪漫主义。

令木心感到遗憾的是,中国诗都刻意在文字上求精工,意象僵涩。而其中最高的境界,还是帝皇、天、神话,因而想到中国历代诗人的形而上的境界,总是高不上去,离不开治国平天下之类。

李商隐是唐代唯一直通现代的诗人

据说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赴酒楼,有名伶唱曲,三人相约,以自己的诗被唱多寡的机会来定高下。先是高适的作品被唱了,高适得意。王昌龄的作品接着也被唱了,两人都意气扬扬望着王之涣。王之涣说,不急,要看其中最美的一位歌者唱什么。最后轮到她了,便唱了下面这首“折杨柳”羌笛曲:《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面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木心认为,就诗论诗,唐诗中这类诗作,是出类拔萃。唐代诗人中,李商隐(约812或813—约858)是唯一直通现代的诗人。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偶尔硬起来,评古人,非常刻毒凶恶。

《无题》四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华丽,深情,典雅。首句、末句,自然,滋润。和肖邦一样,有分寸,非常有分寸。

(0)

相关推荐

  • 《安得盛世真风流》:安意如带你走进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它描绘出大好河山,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 这本<安得盛世真风流>于2020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安意如从初唐开始,为我们介绍唐朝 ...

  • 哪些诗人能进入第一梯队,凑齐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哪些诗人能进入第一梯队,凑齐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文学艺术的影响力.自古以来,诗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几乎人人都会吟诵几首古诗. 虽常说文无第一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9)

    第二十九   讲中国古代小说(一) 中国小说萌芽其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48、49、50、5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小说在古代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不足道,浪漫主义时期也不见不朽的大作.十九世纪,小说活跃起来.一是主观命题,以古茨科为代表,代表作<精神的骑士>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4-2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诗,格律严谨,有流弊.好处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皆可入诗,更比不必说抒情诗. 爱情,蛮有意思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诗性--文雅-- 绝句.律诗,自齐到唐,到全盛期,渐渐太过成熟而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2-23)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 唐代诗人谁最有代表性?排下名来,只能是以下(硬硬心肠): 王勃.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崔颢.李白.杜甫.韩翃.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