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军事思想
相关推荐
-
远怀说伤寒(27)——打破思想束缚!
今天 中医随笔 第103篇 文章字数:1030字 阅读时间:3.5分钟 条文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按:本条当与条文34相参,即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 ...
-
马老师治疗寒热往来验案一则
初诊:2021年4月10日.杨某,31岁.因"寒热往来1周就诊". 患者夜晚10-12点钟身热,凌晨3~4点钟怕冷异常约1周,冷时需加被保温,伴流涎,乏力,喜饮热水.便秘,大便2日 ...
-
精诚医话——和其荣卫,以通津液
夜读<备急千金要方·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文中关于柴胡桂枝汤的描述,一语中的,让人茅塞顿开,对<伤寒论>中条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先把这段话摘录下来: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伤寒论》治疗阳明病多用方药,针灸如何治疗阳明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通俗伤寒论》——阿胶黄芩汤
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陈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
-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读懂《伤寒论》之辨寒热
导读: 本文来自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参加人员有刘力红老师及热爱中医学的其他老师及其同学. 听李老讲用药体会 1 李老聊学习<伤寒论>体会 刘老师:今天下午人比较多,多通知两三个人,这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