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多晩期佛教造像艺术

(0)

相关推荐

  • 印度时代的石雕造像

    西元一世纪前后,印度因大乘佛教的兴起,出现了佛陀的造像和菩萨像.贵霜王朝(Kushan Empire,西元一至三世纪),诞生了两大艺术中心──西北部的"犍陀罗"和恒河中上游地区的& ...

  • 陈培一专栏(7)——南、北传佛教造像主要样式与艺术风格述略

    导读:对于佛教造像艺术样式的研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也写了一个系列.蒙<中国美术馆>主编吴为山先生和责编黄丹麾先生不弃并张目,其中的<南传佛教造像与北传佛教造像的主要样式与艺术风 ...

  • 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上篇:无极斋分享

    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 佛教造像展上篇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 ...

  • 犍陀罗、马图腊、萨拉纳特、笈多,这些佛教造像艺术你知多少?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结晶,随大乘佛教而兴起的佛教艺术,也产生于古印度,自然深深地浸润着古代印度文化的精髓.印度民族是一个富有宗教和艺术传统的伟大民族,艺术生活的丰富性,使得古代印度艺术渗 ...

  • 佛教造像艺术:受笈多艺术影响的尼泊尔李察维王朝佛造像

    印度笈多王朝被誉为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佛教造像艺术有早期和晚期(野鹿苑风格)的风格变化.尤其是服饰,特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4-6世纪的笈多早期造像服饰特点:佛身着通肩大衣,腰部由粗壮变为苗条, ...

  • 大乘小乘都有马图拉艺术和笈多艺术佛教造像艺术的血统

    前期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开创于公元一世纪的佛造像艺术-带有古希腊雕塑风格的犍陀罗艺术,以及逐渐形成.发展.成熟的代表印度本土风格的马图拉艺术和笈多艺术.佛教文化到了笈多帝国时期,盛行大乘佛教,鸠摩罗笈多一 ...

  • 星龛奕奕翠微边 | 北魏的佛像长这样!原来佛教造像艺术也有过“幼稚”的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朝佛教艺术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像是核心特征.东西魏与北周.北齐时期,鲜卑旧贵族掌权,外来风影响更加强烈.隋代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拉开了佛教造像艺术全新 ...

  • 顶级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石造像碑 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高224cm,宽113cm背屏中部高浮雕一佛二胁侍菩萨.主尊佛像圆形头光,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袈裟下摆呈三角形悬挂座前.二胁 ...

  • 尼泊尔10-11世纪过度时期佛教造像艺术

    在李察维王朝与马拉王朝之间的10-11世纪,是尼泊尔造像艺术的过度时期,此时的造像美感与工艺水平差异很大,非常难看出统一的特征,许多造像很像李察维艺术的特征,又有很多借鉴了处于鼎盛时期帕拉艺术的优秀技 ...

  • 十五世纪后的尼泊尔马拉王朝佛教造像艺术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马拉王朝开始于阿里德瓦·马拉,他的在位时间是1200年到1206年.1382年到1395年在位的国王贾亚斯提提·马拉开始在尼泊尔强制推行印度种姓制,连作为佛教徒 ...

  • 六世纪后东南亚佛教造像艺术

    佛造像艺术伴随着佛教的对外传播,也从一种外来艺术逐步加入当地审美,融合成为了周边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艺术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六世纪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老挝,缅甸等地的 ...

  • 喜马拉雅佛教造像艺术

    伴随着佛教在喜马拉雅地区的传播,佛造像艺术也逐步传播到该地区,加入了当地审美,融合成为喜马拉雅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其中特征区别较大的,主要有西北印度大克什米尔地区,尼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