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相关推荐
-
鎏金铜佛像鉴定并没那么神秘,身边说不定就真的有哩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强巴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等.广义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萨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 ...
-
2013-14 金铜佛造像
详细介绍: 志号:2013-14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6-1)T 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 80分(6-2)T 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 1.20元(6-3)T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1.20元(6 ...
-
老师介绍 | 纯净集心,静观自在—佛绘画家林慧老师
希热鹊泽.林慧 唐卡画师和佛绘画家 艺名林慧,本名杨霖 山东济南人 已受菩萨戒的佛弟子 法号慧持 度母日记佛绘授课老师 佛绘作品 传统工笔佛像-观世音菩萨造像 传统工笔佛像-摩利支天菩萨 大势至菩萨像 ...
-
鎏金铜佛像的玄机
明代铜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关于喜欢收藏金铜造像的人来说,只要真正感兴趣,真的喜欢, ...
-
中国佛教造像的艺术传承和特色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造像艺术不断吸收.融汇中国古代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鲜明时代风格与不同地区特色的中国佛造像艺术体系. 佛教造像的起源,根据佛经记载,大约可以追溯到佛在世时, ...
-
星龛奕奕翠微边 | 北魏的佛像长这样!原来佛教造像艺术也有过“幼稚”的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朝佛教艺术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像是核心特征.东西魏与北周.北齐时期,鲜卑旧贵族掌权,外来风影响更加强烈.隋代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拉开了佛教造像艺术全新 ...
-
佛教造像艺术:受笈多艺术影响的尼泊尔李察维王朝佛造像
印度笈多王朝被誉为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佛教造像艺术有早期和晚期(野鹿苑风格)的风格变化.尤其是服饰,特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4-6世纪的笈多早期造像服饰特点:佛身着通肩大衣,腰部由粗壮变为苗条, ...
-
笈多晩期佛教造像艺术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 其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前期为四世纪初到六世纪初:后期为六世纪初至八世纪初. 笈多帝国(梵语为gupta)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统一大帝国.存在时期为四世纪初到六世纪初 ...
-
尼泊尔10-11世纪过度时期佛教造像艺术
在李察维王朝与马拉王朝之间的10-11世纪,是尼泊尔造像艺术的过度时期,此时的造像美感与工艺水平差异很大,非常难看出统一的特征,许多造像很像李察维艺术的特征,又有很多借鉴了处于鼎盛时期帕拉艺术的优秀技 ...
-
十五世纪后的尼泊尔马拉王朝佛教造像艺术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马拉王朝开始于阿里德瓦·马拉,他的在位时间是1200年到1206年.1382年到1395年在位的国王贾亚斯提提·马拉开始在尼泊尔强制推行印度种姓制,连作为佛教徒 ...
-
六世纪后东南亚佛教造像艺术
佛造像艺术伴随着佛教的对外传播,也从一种外来艺术逐步加入当地审美,融合成为了周边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艺术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六世纪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老挝,缅甸等地的 ...
-
喜马拉雅佛教造像艺术
伴随着佛教在喜马拉雅地区的传播,佛造像艺术也逐步传播到该地区,加入了当地审美,融合成为喜马拉雅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其中特征区别较大的,主要有西北印度大克什米尔地区,尼泊 ...
-
大乘小乘都有马图拉艺术和笈多艺术佛教造像艺术的血统
前期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开创于公元一世纪的佛造像艺术-带有古希腊雕塑风格的犍陀罗艺术,以及逐渐形成.发展.成熟的代表印度本土风格的马图拉艺术和笈多艺术.佛教文化到了笈多帝国时期,盛行大乘佛教,鸠摩罗笈多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