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师生,是一场相互成就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81篇原创,高效能人士的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1 从“沉默者”到“教育者”
2020年,是我作为老师的第6个年头。讲过两三百人的大课,也积累了十几例深度个案。上得了几十场直播课,讲得了线下课。
谁也想不到,高中时代的我竟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希望老师不要点到我,上台也希望同学不要提问。那时的我,很乐意给同学解答难题,却如此地害怕公众表达。
我时不时在回顾过去,思考我是如何从一个“沉默者”转变为“表达者”,逐步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细细想来,那时候刚成为女子记忆总冠军,面临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和讲课的机会,不会也得想方设法地去做好。在记忆冠军和一个好老师之间,不乏自己不断去打破自我的界限,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好学生。
大家觉得对学习效果最有帮助的因素是什么?是一个好老师?还是好的学习环境?还是一个不断努力的学生?
在我看来,学习从来都不该是一场单打独斗,最高级的师生,是一场相互成就。

2 成就感这东西
一个朋友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记得刚实习的那会他特别想离职,他的leader帮助他分析原因,认为原因出在他手头的工作没有给到他积极反馈。他才意识到原来成就感不仅仅源自薪酬,还来自于工作上的进步。
于是,我们聊到了“成就感”这个词,聊到了一个好的leader对员工的重要性。其实,一个学生进步的开端,源自老师的积极反馈。同样,一个老师最原始的成就感,来自学生给到的积极反馈。
记得我第一次讲大课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更好地互动,所以提问往往简单粗暴。好在那堂课的学生非常积极踊跃,我提的每个问题都有很多人起来回答,让我避免了冷场的尴尬和困窘。
记得我第一次开直播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的信心,只是尽点心力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传递出去。结果,在上完两场直播之后,有人报了我的大课。我当时很震惊,后来学生跟我说,他之前报了一个课,老师非常严厉,很多方法都让他觉得不舒服,甚至他已经开始怀疑他适不适合学习这个方法。上完我的课之后觉得很适合他的学习特性。
记得以前分享经验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只有在教的时候才发现,实践这句话的力量有多大。1个好老师+1个好学生,才能实现1+1>2的成就感。
 
这里的“好”,并不是说你需要多优秀。一个好老师,需要具备“发现学生”的品质,而一个好学生,需要具备“积极努力”的特质。
我曾经看过肥姐沈殿霞的一个采访,她说在合作当中,你可以要求她一遍一遍跟你对稿,因为每个人努力的结果可能有差异,但是如果你本身很优秀却根本没看台词,她就会很生气。
3 有些东西,需要传递
我之前在网上搜索“为什么成为一个老师”,看到了各种各样神奇的答案。做到今年,我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这份热爱,我得感谢三个人:我的学生、我、我的老师。
经常莫名其妙地收到各种夸赞和感谢,其实我也非常感谢我的每一个学生,是你们让我变得更加地有经验,更自信,更有底气。
如果一个作者一直写东西却没有读者,也许他还没有成为优秀作家就弃笔了。一个老师如果一直没有让学生进步,想必他也会成就感缺失,在我之前的咨询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感谢越来越优秀的自己,更要感谢我的老师。从小学一直到现在,我和很多老师都有联系,大家亦师亦友。我的咨询者常说的“真诚”、“鼓励”、“宝藏”等等品质,都是我从他们那里传承下来的。因为我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这些特质帮助了我进步,于是在此基础上我精进了这些好的特质,传给更多的人。
有些理念和方法,需要传承。我记得高中的时候一个资助的姐姐说,我们做公益并不需要你们回报,但我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