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合十谈《道德经》第81章~惩戒是为了救人
相关推荐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
-
《道德经》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何为无亲?何为善?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解读第七十九章.请看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一,解读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
-
道德经解读: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的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这能算作和善呢?所以有道的 ...
-
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会有残余的不满,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释好呢?因而智 ...
-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 ...
-
《道德经》:心底无私天地宽
第七十六课 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总和所有的大怨,必然产生余怨,这样就无心做善事.我们 ...
-
《道德经》81章全文,建议全文背诵,终身体悟(建议收藏)
2019-05-21 06:30:00·唐玉达艺术观察 周末闲来无事,随手翻看当年买的<道德经>,曾几何时自己也曾熟记部分段落,而今长时间未再背诵已经忘记了好多,特意整理分享出来,和你一起 ...
-
《道德经》81章全文及解析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 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quo ...
-
老子道德经 第81章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①,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②,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①辩:有口才,会申辩. ②积:积蓄, ...
-
《道德经》81章全文及解析丨收藏贴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收 藏 贴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 ...
-
《道德经》81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一部分:如实语并不美妙,美妙语并不如实:救世真言并非辩才 ...
-
《道德经》81章全原文、译文版,建议收藏,终身研读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 ...
-
传统文化 ‖《道德经》81章全原文及译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81章全原文.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
-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 ...
-
【修行宝典】《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全81章)
修行居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q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