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这条铁路修的值!让非洲一个国家大发展

提到中国外交事业,自然不能不提援非项目。而提到援非项目,有一条铁路就不得不提。没错这条铁路正是坦赞铁路,这条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耗时六年,全长一千八百六十公里的铁路。至今仍是南部非洲的经济动脉。

提到援非项目,有不少人颇有微词。其实非洲国家中有的真的是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值得中国去投资的。比如非洲的内陆国家赞比亚,是世界第三大铜矿产地。因为这条铁路的支持,使得赞比亚能够与世界互通有无。目前赞比亚虽然经济上还是颇为贫困。但是却很对的起发展这个词。

首先,赞比亚有一半以上的国民住在城市中。城市化程度在南部非洲遥遥领先。要知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做为一个内陆国家,赞比亚能有如此高的城市化程度,无疑是得益于铁路的开通。同时赞比亚的人类发展指数也达到中等。总体而言赞比亚是个有希望的,值得投资的发展中国家。

提到坦赞铁路,就不得不提到赞比亚的历史。历史上赞比亚被称为北罗德西亚,相对应的今津巴布韦被称为南罗德西亚。小子在介绍津巴布韦时提到过罗德西亚这个地名是以殖民者塞西尔.罗兹命名的。无疑这样的命名是对当地土著的侮辱。

英国殖民者在进行殖民统治时,有两大杀手锏。第一招藩属治之,第二招分而治之。与其他欧陆国家的殖民者对海外领地粗暴的实行行省治殖民不同。英国人对于殖民地采取的较为怀柔的藩属治。对于当地上层土著的权利设法保留,并给予当地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权利。这种统治方式很大程度的麻痹了被殖民地区人民的反抗心理。

而另一招分而治之就用心险恶了。英国殖民者故意挑唆被殖民地区的种族,宗教矛盾。而自己则做为高高在上的调停者进行统治。这招借刀杀人的把戏,虽然谈不上高明。但是充分利用了人性的阴暗面。当地土著往往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最后渔翁得利的自然是英国殖民者了。

在分而治之的思路下,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被分割成了好几块。就是以前完整的殖民地罗得西亚也被一分为二。而做为个体的殖民地,都比较弱小,自然无力与英国殖民政府抗争。这种情况持续到了二战以后,二战以后欧洲老牌殖民强国普遍实力衰弱。而新起的美苏也将眼光瞄向了广大的亚非殖民地。以支持当地人民独立的贞节牌坊,为自己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刮起了一股独立狂潮。

在这样的独立狂潮下,赞比亚等国自然也随大流的玩起了独立。见大势已去,英国人知道再用过去的高压态势去维持殖民统治,显然不合事宜。于是讨巧的将南北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并为一个半自治的联邦,中非联邦。无疑这样的联邦和南非一样。只是白人统治者的自治与独立。

在这联邦三国中,北罗德西亚,属于先知先觉的代表。率先通过议会斗争的方式,从中非联邦中独立出来。在西元一千九百六十四年,北罗德西亚终于真正的独立了。抹掉了罗德西亚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国名后。赞比亚终于有了今日“赞比亚”这个国民。

然而独立之初的赞比亚却是囧状十足。周围的邻居,昔日的兄弟南罗德西亚还处于白人的统治之下。而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此时还是葡萄牙人的海外行省。这种内陆国家的囧况,直到非洲独立运动的深入和坦赞铁路的开通才得到缓解。

由于赞比亚在历史上是通过议会斗争的方式取得独立的,深得费边主义的精髓。所以没有发生大的内乱,这也是赞比亚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4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