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孩子对家族史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 2024-05-06 13:24:04 作者:费勒文章来源:《纽约时报》转载自公众号:小蝌蚪找妈妈(ID:CN-KIDS)几年以前,为人之父的我已近崩溃。八月是家族每年聚会的日子。但是在那个星期里,我们却都在跟各种各样的危机做斗争。父母正在迈入高龄,我和妻子不堪承受孩子们的吵闹,而我的姐姐则严阵以待,要帮助她还不到十岁的孩子们准备应对欺侮、性和网络骚扰方面的问题。果然,有天晚上,所有矛盾爆发出来。在吃晚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侄子在餐桌下面发短信。我知道不该多嘴,但还是忍不住要他停下来。砰!姐姐没好气地冲我说,别对她的孩子指手画脚。我爸爸指出,我自己的女儿在鼻子上玩勺子。我妈妈抱怨,孙子们都没有教养。没过几分钟,大家都各自躲起来了。后来,我爸爸把我叫到床边。他话里的丝丝寒意,我从不记得以前听到过。“我们这个家正在四分五裂。”他说。“不,不是这样,”我本能地说,“它比以前更坚固了。”但是后来躺在床上,我开始沉思:他说的对不对?家庭和睦有什么秘方?有些家庭事事顺利、千柔百韧、幸福如意,可有什么成分起作用? 本文作者费勒(右一)与家人合影过了一段时间,一个令人吃惊的主题浮现出来。你可以为家庭做一件简单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可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挖掘一个强壮的家族故事。我最早是从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马绍尔?杜克那里听到这个主意。在20世纪90年代,杜克博士致力于美国家庭研究。在那个时候,杜克博士的太太萨拉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在帮助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孩子们,她注意到学生中的一个现象。“当面对困难的时候,那些熟知家族故事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好。”她说道。她的丈夫杜克博士感到很有趣,就跟同事罗宾?菲伍什一起,去核实这个假设。他们研发出一个测试系统,称之为“你知道吗”测试表,这个测试表要求孩子们回答20个问题。例如,这些问题包括:你知道(外)祖父母在哪里长大吗?你知道父母在哪里读高中吗?你知道父母在哪里相遇吗?你知道家里发生过某种可怕的疾病或者事情吗?你知道你出生的故事吗?在2001年夏天,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向48个家庭提出这些问题,并且对一些家庭在餐桌上的谈话做了录音。然后,他们将孩子们的测试结果,跟孩子们接受的一系列心理测试,进行了比较。最后,他们得出一个压倒性的结论。孩子们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他们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就越强,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做得更成功。“你知道吗”测试表从而成为儿童情绪健康与幸福的唯一最佳预测系统。 心理学家杜克博士接下来,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两个月以后,就是9-11。作为普通公民,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像其他人一样感到害怕。但是作为心理学家,他们知道这给了他们难得的机遇:虽然他们研究的家庭没有受到该事件直接的影响,但是孩子们同时都经历了相同的国家创伤。这两位研究人员就回去对孩子们再次进行了评估。“我们再一次证明,”杜克博士说,“那些对于家庭知道的比较多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减缓压力。”为什么知道祖母去哪里上学,有助于孩子克服诸如小到膝盖擦破大到恐怖袭击的困难呢?“答案在于孩子的家族归属感。”杜克博士说。故事将我们连为一家人心理学家发现每个家族都有统一的叙事,他解释道,而这些叙事有三种模式。首先,是上升的家族叙事:“儿子,当我们刚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咱们家很能干。我们开了家店铺。你爷爷念了高中。你爸爸上了大学。现在你呢……”第二种是下降的家族叙事:“甜心,我们过去啥都有。然后,我们失去了一切。”“最健康的叙事模式,”杜克博士说,“是第三种。它被称为摆动式家族叙事:'亲爱的,让我来告诉你,咱们家有起有落。我们成立了家族企业。你外公是社区的中坚分子。你妈妈是医院董事会的。但我们也遭到过挫折。你有个叔叔有次被逮捕了。我们有座房子被烧掉了。你爸爸还丢掉过工作。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常常像一家人一样团结。”杜克博士称,最为自信的孩子具备他和菲伍什博士所说的“代际自我”。他们知道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事物。家族树杜克博士建议,父母们要跟他们的孩子进行类似的活动。很多场合都有利于传递这种历史感:节日、假日、大型家族聚会,甚至乘车购物。家族传统活动计划越周详,就越可能流传下来。他提到感恩节在灌木丛里藏冻火鸡和罐装南瓜的家族传统,所以孙辈们也要不得不“为晚餐去打猎”,这就像朝圣一样。“这些传统就变成你家史的组成部分,”杜克博士说。数十年的研究已经表明,大多数幸福的家庭都能够有效地交流。但是谈话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聊天”。同样重要的是,谈话也意味着讲述一个关于你们自己的正能量故事。当面临挑战的时候,幸福的家庭,就像幸福的人一样,只是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添加新的篇章,来显示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技能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趋于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自己的个性。底线是:如果你想要家庭更加幸福,那么就创造、提炼和重述家族正能量时刻的故事,以及你们能够绝地重生的故事。仅仅这个行为,就可能会为你的家族未来几代繁荣昌盛增添机遇。 赞 (0) 相关推荐 《原生家庭》| 解禁家庭的毒害 活出幸福和自由 小丽和晓东是一对事业有成的在外打拼的夫妇,今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能回老家过年,小丽对此愧疚不已,心心念念认为父母会过不好年,会惦记自己:而晓东则认为这没有什么呀! 两个人同一事件却是不同的想法,这 ... 以树之名——《树民》的乡愁四韵 文 | 王云峰 . 安妮·普鲁<树民>的乡愁四韵 王云峰 书评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01-27 . 以树之名--<树民>的乡愁四韵 文 | 王云峰 . 以北美大陆为中心,以两个家族 ... 为什么要给孩子讲家族史?有家族归属感的孩子,能更好面对困难 小小的太奶奶孕有7个儿子,这7个儿子如今又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样算起来,小小所在的家族俨然成了一个大家族.逢年过节,小小家里边都要张罗一群人去饭店吃饭,今年他们却因一件小事闹了些不愉快. 在吃饭的时候 ... 《纽约时报》:为什么名校毕业的亚裔孩子却无法立足于美国精英阶层? 亚裔出学霸,却很少有人能在职场上走到金字塔尖.他们顶着"勤奋"的刻板印象,被自己的白人同事们压制,成为隐形人. 作者:Wealey Yang,本文出自<New York ma ... 纽约时报《T》杂志|哈罗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专访 哈罗德·安卡特在他布鲁克林的布什维克工作室内. 摄影:Aundre Larrow,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哈罗德·安卡特 将缤纷炫目的树 带到了切尔西 Harold Ancart Bring ... 56岁“抛夫出走”阿姨现状曝光,接奢侈品广告,登纽约时报:人生简直开挂 原创 我是非凡君 艺非凡 "有些鸟儿 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 它们的每一片羽毛, 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01 苏敏变了,一点也不意外 驾车出逃半年后,苏敏接了人生中第一支奢侈品平 ... 肺癌真的会遗传吗?有肺癌家族史,该怎么办? 肺癌发病率在男性.女性中均为第一,那么对于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尤为重要.有位患者提到,他爸爸.姑姑均患有肺癌,那这是否意味着他患肺癌的几率会很高?肺癌是会遗传的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肺癌的致 ... 纽约时报《T》杂志|罗斯·怀利(Rose Wylie)专访 罗斯·怀利在肯特的家及工作室外 摄影:Sam Wright,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势不可挡的 罗斯·怀利 The Unstoppable Rose Wylie 文/苔丝·塔加拉 (Tess ... 56岁“离家出走”阿姨现状曝光:接奢侈品广告,登《纽约时报》,逃离不幸婚姻有多爽? 作者:芒芒 来源:VIKAN薇(ID: kawa01)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可期待.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01 还记得前段时间爆红全网.56岁逃离家庭.一人一车一帐篷自驾 ... 中国一位97岁的老人去世,美国《纽约时报》专门刊发他的文章 2010年11月24日,中国一位97岁的老人在北京去世,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于当天罕见地刊发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称他是"值得尊敬的外交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来自纽约时报的强科普,探秘美国mRNA疫苗制造过程! 翻译:美加双城记李立强 Shunter 目前计划秋季学期返美的留学生们及家长都在中美疫苗之间做考量,国内是灭活疫苗,美国是mRNA疫苗,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太多两款疫苗的优劣对比了,而mRNA疫苗被评价为 ...